第四章戍边城南顾识雄,在天灾吴军北上。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sat jan 31 19:54:41 cst 2015
广宁府,地处吴胤交界之处。西接草原,当年胤初兴兵,广宁尚在吴主统治之下。后吴增兵广宁,将伐胤国。主将安炽弟安烟欺凌广宁太守祖铭,铭恨之。后吴胤交战,吴兵将几次捉襟见肘时,安炽下令祖铭倾广宁精兵俩万出广宁支援,祖铭道:军出,广宁空虚,若胤以轻骑劫之,必失,广宁失则三军后路断矣。是故祖铭不出兵。及安炽兵败自刎,安烟降胤,副将刁雄孤身回广宁,欲假大义之名夺广宁兵权。铭怒而杀之。后以广宁事胤。亲手碎剐安烟。
看着那近在眼前城郭,闻南顾回顾众人,笑道:终于到地方了。
是啊。
远远的看见一队人马来了。
打头一人拱手道:广宁卫将军移剌兆启并副将仆散仲星共城中众将前来参见少郎主。遵郎主令,少郎主到日,即以三军兵马相付
闻南顾看着这个年仅不过二十多岁的青年,还有他身后的众将,都是差不多这个年纪,料这些将领都有各自的本事。笑道:移剌将军不必多礼,敢问移剌将军,城中有多少兵马?
原置三参领二佐领共五千人。可近日来报,齐有北上之意。再加上诸位少郎主各引诸道精锐来比驻扎,所以,郎主大人抽调了两个参领,俩个佐领共三千六百人奔赴东境。所以如今军中只有诸少郎主所带来的精锐,和城中的仆散佐领,爱义佐领,袁辉佐领,秘鲁佐领,辉发佐领,共一千五百人。末将昔为南平军第八参领,现因城中只剩末将所部。故末将暂领卫将军之职。
哦!闻南顾愕然,勉强应了一声。看向了须楠,代运阳诸人。这时候才发现,闻南顾一行人只有千余人。就是说,现在广宁府只有不到三千人驻扎。纵然加上阿户景,褚重贺,哥恋铭三人带来的人,不过刚刚恢复旧时四五千人,还有三分之二未经历战场的新兵。闻南顾苦笑。
不对,广宁重镇怎么会有赵人将领?袁辉?不是素真三十三单姓啊?闻南顾问道。
移剌兆启应道:袁辉是后分到末将的帐下,他投我胤国的理由,还是少郎主自己去问吧。外人怎么说,或多或少都有些偏颇。
好吧。走,进城。
是夜,广宁南城楼上,闻南顾看着那挺拔的身影,眺望着遥远的吴国。闻南顾笑道:袁辉佐领,想家了?
袁辉转过身笑道:生养我身十六载,怎么能不想呢?
闻南顾进前几步,与袁辉并列,问道:能在胤国凭着自己的本事当上佐领的,大都有些手段,何况一个赵人呢?依袁佐领之才能武略,在吴国应该有施拳脚之地,怎么会?北上苦寒之地,暂屈才能呢?
可如果,我在吴国犯了法呢?谋逆大罪,可是灭九族的大罪。袁辉笑道。
闻南顾诧异道:我听人说,吴国人不是最讲忠君爱国么?尤其是有才能的人,更是重此甚若性命。你怎么会造反呢?以你的才能,在吴国,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实权参将吧。就是天灾,你也至少是剿匪的官军啊。
呵呵,少郎主,你不明白,或许在开国时,是任人唯贤,可现在是任人唯亲。不否认,名将名臣之后因为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而才学五车的。可更多的却是因为太平的生活而变得庸碌贵少爷的。我,袁辉祖上也是他们那群人中一员。可到了袁辉这一世,却是家道中落,只能凭借着祖宗用战功换来的几十亩的度日。如果就是这样,我袁辉也不至于走到造反这条路。可偏偏我的弟弟袁郓参与了皇子储君之争。袁郓败了,所以我只能流落街头。
更可笑的是,在我十六岁那年,天大旱,土地颗粒无收,可不见国家振济,反而税收比例增加。中间原因是什么?我袁辉不知道。是有赈灾款被贪污,还是皇上为了逞一己私欲而不愿赈灾。我袁辉只知道,那一年,我居住得那个村子六七百户人家,能熬过去的不过半数。之后,就有些平民忍不住酒后说了几句不敬的话,第二天,一家五口,都死了。在后来,那个州近十万人造反,我也在其中。不到半个月,败了。十万人,活下来的不到三千人。我后来几经周折。查明白了,一切的一切,只是皇上的弟弟因为野心窜错着百姓造反,结果,我们这些被动,因为挨饿,因为求生的平民被镇压了,那些失去了妻儿的农夫,也在绝望中被屠杀了。可皇上的弟弟,一个和我们一样同样是人,戴着所谓龙子龙孙的名号,只是圈禁。圈禁,哈哈,难道,我们愿意造反么?平民所求,不是大富大贵,不是流芳百世。只是活着。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他们就不会反。可总有一些自以为正义的人,去用所谓的圣人学说蛊惑百姓。不可否认,百姓联合起来力量足够强大,足够到推到一个帝国。可,更不能否认,每一次战争,受伤害最大的还是百姓。还是因为百姓联合起来力量足够强大。所以,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心,用所谓大义的理由,去逼迫百姓造反。其实,少郎主,你知道么?当年,我最恨谁么?袁辉目光呆滞,陷入了遥远的回忆当中。
是官军,还是你们吴国那位贤明的皇帝陛下?闻南顾问道。
我是恨他们,可我最恨的,还是那位皇帝的弟弟,当年就是他,派了人宣召所谓皇帝昏庸,贤君当立。将相无能,天择上卿。如果不是他,这些百姓又怎么会为了所谓的预言去谋反呢。有时候,举起屠刀的人不可恨,可恨的是,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去殃及无辜的人。其实,少郎主你知道么?我读遍史书。发现一个规律,君王英明与否?看的不是后人在帝王传记怎么记载,而是,看在他统治的那个时代,真正的农民起义有多少?
记住,是真正的。一个帝国永远不会可能因为一个人灭亡。她之所以灭亡,必然有她灭亡的理由。如果一个人可以灭亡一个帝国,除非那个人是神明。
其实,所谓的正义和邪恶,真的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么?袁辉笑道。
或许吧。闻南顾无所谓笑道:从我小时候长到现在,所听到的,所见到的,都是素真怎么怎么受到吴人欺凌。可,以素真诸部民风之彪悍,又有几个是甘心受欺凌的。可在我们的历史上,总是把素真放在弱势之上。可素真真的弱么?想必吴人的历史上总是会把吴国放在弱势之上。可以吴国的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刀戈犀利,又怎么会处在弱势呢?其实,所谓的正义,邪恶,只是胜利者对胜利的肯定,对失败的诠释。
我也曾经就一件事分析了吴胤间的厉害事情。
当年胤未建国,阿氏族长阿启耐入吴纳贡,被杀。部族十覆七八。在吴人历史上写道:素真阿部族长入京贡,马甚劣,兽皮次,面帝狂傲,不行礼。言讥臣工。故杀之。夷其族,以示威慑。只有短短的几十字。我们不太可能从中知道什么?从这里来说,阿部的历代族长传记记述的就相对多些。阿启耐,阿氏第四十四代族长。父洞察,洞察年二十,吴征齐,洞察以三千人从征。杀齐兵万人,大功,授军尉正六品官。就引本部人马屯驻东营城。二十五,吴征草原,复将兵万人从征。三战三捷。斩草原大将塔尔枯录。威震天下。凡十载,各部部众多归。是以民心所向可知其事。年三十六,齐讨之,九战九败。兵丁尽散。洞察领左右五百人入吴。子力劝,不从。后死于【齐人刺杀】。阿启耐闻之大怒道:齐人已还国,况素真诸部皆震怒,齐人安敢在行此事。必有贼子离间。复三年,阿启耐尽复其众,甚有过者。在复其父之时之势。吴人忌惮,乃召之入吴,欲寻衅图之。临殿,阿启耐狂傲,质问吴主:昔我父以投吴可身免,帝亦保之。后何以见刺乎?吴主道:人力有尽,岂能尽知?我吴侍卫已然尽责,洞察之死,非吴之过尔。启耐道:我素真五百男儿死者四百九十五人,岂一刺客能为乎?如此阵仗,吴主犹言不知,欺我素真无有识之士乎?况齐人新败,我父已然欲纠各部兵将伐齐,齐已惮然,安敢行此激怒素真之事乎?吴丞相魏惠道:正是齐惧素真将征,先杀洞察,以乱素真东征之势。阿启耐大笑道:奈何就不是你吴人惧我素真一统,带甲十万,乱吴之北疆乎?众人大惊。阿启耐在说道:齐人兵卒贏弱,欲杀我五百精兵,非二三千人可为乎?或更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吴主,阿启耐问一句,你能容乎?吴主沉声道:那依你之意,当是如何?阿启耐道:彼齐兴兵三十万伐我,知我素真诸部地形,晓我阿部作战部属,所以我父兵败,部众离散。我父临阵,派大将阿洞安求救于吴,可阿洞安后失踪,吴人也没有派一个援兵。后来,父亲欲结连诸部,复旧日之仇,可当大事将成时,父亲被刺杀了。这一切,为什么那么巧合?啊!吴主在问道;你你以为呢?阿启耐惨笑道:我明白,我始终都明白,吴人需要的是一个没有团结,没有共主的素真。只有这样,你们才可以或交大攻小,或立小扁大,就中取利。可你们还不敢发兵进攻,至少没有理由的进攻,那样素真诸部就会连起来抵挡,我不否认,甚至都不想否认,你们吴人,有实力可以让素真亡族灭种,可你们吴国至少要付出五倍甚至十倍的代价。那时,天下大乱。所以你们不敢太强势,只能用软刀子割。吴主闻言大怒,令杀。并左右。大将阿星隆诈降,素真方知此事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袁辉。闻南顾笑问道。
这个,,,,,,袁辉沉默许久。还请少郎主明言。
闻南顾失笑道:其实,从这俩个记述当中,我理解是,一种巧合。阿启耐高傲,戳穿旧日的杀父,乱族之事。言语间触怒了吴主。而吴人明知阿启耐不愿意臣服吴国,所以借机杀了他。其实,袁辉,你觉得他们谁是对的?
袁辉心头乱的很。实在不知。敢问少郎主之意?
哈哈,我也不知。闻南顾大笑道。我该怎么说,素真对,只是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吴国对,当素真一统,必是吴人北边大患。怎么说?我父亲当年曾经告诉过我一句话。所谓的对与错,只是你所站在的立场不同,所生活的环境不同,甚至,所属的民族不同。当年,武汗兴兵立国,杀吴兵何止数十万,屠杀妇孺亦有十万之众,可,他错了么?有一个阿洞察,阿启耐,代科勒,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无数个。有了第一个阿氏亡族之祸,代氏伤丁之难,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无数个。怎么说?错了,难道就活该让素真英雄被吴人污蔑杀害么?对了,可那几十万士卒,几十万妇孺又有什么过错。你站在素真人的立场,他就是对了。因为那时刻的素真,容不得一点闪失。站在吴人的立场,就是错的,因为你不肯臣服,势必让吴人国库少收入供奉。而这些钱粮,必然会摊到吴人头上。就像你说的,百姓求得什么?不过温饱而已。可皇上呢?所谓的万邦来朝,四海宾服,难道只是靠那所谓的仁义道德么?一点兵戈之事都不存在么?我是不信。用百姓的血汗来满足自己欲望的帝王,古今不鲜。可真正的为了百姓牺牲自己的帝王,又有几人?牺牲了别人,成全了自己。叫什么君,叫什么王。也配。
真正的英雄,无私己之心,谋种族之利。所行所为,皆以百姓为重,是谓英雄。
袁辉注视那意气风发的男子,沉声道:你要说的是,对错不在其心,在其族。,,,,,,善恶不在其族,在其心。这些话,都是少郎主的心里话么?
为什么不是?啊!哈哈,阿布卡赫赫母神既然给了我们施展的舞台,为上的权利,如果我不去为了大胤汗国的百姓做些事情,那这么多年,百姓若贡献出来的钱粮,岂不是喂了神像了么?
既然如此,我袁辉,
突然二人身后想起了几个声音。
我移剌兆启,我仆散仲兴,我爱义庆丰,我辉发廉影,我秘鲁通波。愿共袁辉尊闻南顾为主。
怎么可以?诸位都有大才,依南顾愚见,我等几人结义为安答如何?
今少郎主有怀天下之心,我等俗子怎可妄想,能以臣佐相事君,亦是幸事,怎能在贪心乎?
为何不可,我辈皆大胤汗国好男儿,就在此结义,拜为安答。日后共生死,同富贵。
几个人对视一眼,移剌兆启道:既然如此,不若等一下阿,褚,哥,三位少郎主如何?彼亦英雄,他日也是胤国大将,何不就在广宁行立誓报国,义结安答,怎么样?
好。那就等等他们。
几天后。阿户景,褚重贺,哥恋铭到了。城中共有四千五百人。
城主府正厅,闻南顾,代运阳,须楠,阿户景,褚重贺,哥恋铭六人在这里开会。
闻南顾笑道:此城领兵将领年纪轻轻,却个个都是少有的将才,今日我们有幸遇到了他们,不若趁此天赐之机,与之结为安答,邀他们共同报效国家。如何?
哥恋铭不屑道:一帮只知道战斗的匹夫,我们的祖先都是有勇有谋的豪杰,就他们,也配?你闻南顾不怕丢人,我哥氏几十世的传承,几十世的荣耀,可丢不起这个人。
代运阳迟疑道:哥恋铭的话,未尝无理。况其人戍边塞,执金戈,所行所为就是在报效国家,并且,其人受国俸禄,食国粮饷,就是已经接受了报效国家的责任,我们又何必屈尊降贵的结交他们呢?我说的对吧,诸位。
闻南顾看着俩人,笑道:对,怎么不对,看来你们是不同意了,是么?
二人对视一眼,摸不清闻南顾的心意,只得应道:闻兄弟自然有独特的想法,可人各有志,我兄弟二人不同意。
闻南顾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俩人先下去吧。我在问问其他人。看看,似二位这般有见地的人,倒低有多少?只有这样,我闻南顾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特别的。
是。
看着二人离去,闻南顾冷笑道:竖子不足与谋。纵然有天纵之才又如何?没有恤下之心,谁又肯为了一个自私的将领去战斗呢?如果没有人听你指挥,一个人,除非是神明,不然,他又会有什么作为呢?
闻南顾环顾左右,问道:你们的意思呢?
三人俱答:能与军中豪杰相识相交,此是我辈荣幸,怎么会推辞呢?
走,告诉他们。
城外一座山峰上,十个人并列一排,望东而跪。
我爱义庆丰,辉发廉影,移剌兆启,仆散仲兴,秘鲁通波,袁辉,阿户景,褚重贺,闻南顾,须楠。今日在此义结安答,神鬼可鉴我心,烈焰难焚我志。不愿共生死,唯愿同富贵。(按年龄排序)
众人站起,相顾大笑。
移剌兆启正色道:虽然我们今日结义,可闻南顾贵为郎主之独子。南顾不顾身份,屈居第九,我们又怎么可以以九弟相称呢。这不是我们对身份的顾忌,而是我们这些身为素真人出自对闻氏子弟世代为民族,为国家的功绩承认。我看不如,叫南顾为九安答,此为我们九兄弟对南顾独有的称呼,也可显示出我们兄弟间的感情。而南顾则称我们羽毅。如何?
好好,九安答,大羽毅,二羽毅,,,,,,,,哈哈。从今以后,我们十个人就是汗国最有力的城墙。
痴痴的望着这些激动的身影,闻南顾的目光终于不在那么无情了。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用常人难以懂得的苦楚,告诉自己国家的子民。他们是安全的。他们所做的一切,真的只是为了那所谓的俸禄,所谓的粮饷。哈哈。凭他们的本事。就是在兴京,所能得到的一切,也是这里的数倍。可他们还是来了,不是为了俸禄,不是为了粮饷,是为了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牵挂。难道,父亲,当日你所谓最坚固的城墙,就是他们么?
闻南顾突然迷茫了,那我到底应该是为了国家而战,还是苍生而战。如果,当国家的决策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那么?这个国家,还值得拥有这样忠贞的大将么?那我,还是为了苍生而战吧。不,就是为了他们,为了信任我,将希望交给我的他们战斗。苍生与我何干?不管谁是大汗,他又是什么民族的,只要全心全意为了这些人,天下人着想,他就值得我去听从他的命令。哈哈。我终于不在迷茫了,我终于知道有什么值得我为之付出生命了。他们,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大胤百姓,他们才是我应该为之幸福奋斗的目标。
城内一家酒楼,代运阳和哥恋铭正在喝酒。哥恋铭笑道:代哥,你说闻南顾对那些匹夫是真心的么?
代运阳笑道:我也不知道,闻南顾,想了想:他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又好像什么都在乎,他的想法,我们又怎么可能猜的透?只是希望他日后不要记恨你我今日之事就好了。
哥恋铭大笑道:我们不追究他一个结党营私的罪名,他还敢记我们的仇,开什么玩笑?代哥,你不会喝多了吧?
代运阳冷声道:我比你清醒,记住,这里是南平道,不是你哥氏的西间道,更不是我代氏的兴京。这里的百姓,只有一个头狼,那就是闻氏。如果你敢去招惹闻南顾,我保证,你绝对不会活着走出南平道。一个莽夫。说他们是匹夫,至少他们还可以为了大胤屯守边疆,你能做什么?说懦夫都是夸你。
http://www.xshuquge.net/txt/2978/13870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