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君命 >第十章索靖使吴论和议,朗志告帝说北征
加入书架

第十章索靖使吴论和议,朗志告帝说北征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hu feb 05 18:50:51 cst 2015

    吴皇宫正殿内,不过五人,户部尚书魏野,兵部尚书龚贞易,丞相徐志钦,慕容顼看着那正在殿中哆嗦的身影,笑道:冉和,这事不怪你,朕也没有想到,祖康会这么做?用祖检带精兵夺你兵权,然后凭借着木亭那两万柳州军和长子牵制梁军并消磨掉梁军的锐气,听你说,城破了梁军刚刚进城祖康就率大军出击,哪有那么巧合的事,看来,嘿嘿,,虽然残酷,对于祖康来说,却不失为一条妙计啊!不过,你轻信于人,致使兵权被夺,也有过错,先在京都做个三品侍郎吧。以后有功劳,朕自然不会亏待你,毕竟当年朕居潜邸父皇还在时,朕那几个兄弟可没少行动,朕当时可是孤家寡人,全仗你死力相助,这其中的情意,朕不会忘,你,退下吧。

    谢陛下。

    离开一人,丞相徐志钦道:皇上,看来祖康是下定决心与皇上作对了,皇上为何先准其请,后封其子,现在望北侯就在宾州,宾州军马虽被邓旭带走三万,但宾州历来是南疆重邑,守军多达十万,还剩至少六万军,皇上何不虚宠祖康,以安其心,实命望北侯尽起宾州大军,讨伐祖康,柳,襄二州新定,军民心必惶然,骤见兵戈,难以自守,此灭祖逆之良机,皇上何故轻弃?若失此机,待二州军民安定,以祖康之能,则不易胜尔。

    慕容顼笑问道:公言此刻柳襄二州民心惶然,可若是内外安堵呢?以祖康之能,凭借康手下那五万新胜之军,击败望北侯,不在话下,纵然望北侯能胜,可若是祖康据农城死守,以保襄州,然遣使于梁,以子为质,襄州为礼,请降梁国,那么,以祖康之才,恐怕,那才是朕的心腹大患啊!况且,别忘记,燕地还有个邓旭呢!

    邓旭,,,,,?丞相沉思道:圣上何意?

    燕地千里沃土,户籍百万,有阴平,汉中之险,阳平,剑阁之固。此殷富之国,王霸之基也。但有军卒二十万,可号帝王尔。旭趁燕国大难,将军卒三万并有燕土,此天与邓旭也。旭安不动心乎?朕居其位,亦自心动尔。而今不敢为乱者,燕人与旭二心尔。且旭之左右亲信,皆北之宾州军也。朕命望北侯据宾州,盖欲以宾州故土以制旭之近军也。旭欲自立,必先取宾州矣,不取而自立,旭近军必自乱,朕不诛他,燕主焉肯久居人下乎?旭有其才,燕有其军,二虎相争,我取二虎不易,然取其伤者,收其死尸,宁不易乎?慕容顼笑道。

    既如此,圣上不如下旨,奖祖康御梁之功,令其就势伐之。梁少将才然带甲百万,外有江汉之险,内有人心之固,康唯其才可称,若伐梁,久必败之。以康与梁人之仇,虽君欲留而民不从尔。如此,康必死。徐志钦道。

    慕容顼想了想,说道:还是不用了,兵凶战危,旦而起,胜负谁能料乎?以朕之意,不若和议于梁,就留祖康于荆,朕施祖康以恩,付兵权以信,天下必赞之。则祖康旦夕叛,安有从者乎?无人相从?则区区八万之军,便想夺朕的天下,笑话吧。

    看来现在只能结连梁,齐,以伐胤国了。

    报,圣上,梁国使臣觐见。侍卫来报。

    慕容顼问道:梁国使臣,叫什么?

    索靖。

    三日后。

    诺。/////////

    这一日的朝会。慕容顼看见殿中的索靖,年纪不过二十五六,一身淡蓝色的梁国官服,上绣四条红龙。眯着一双眼睛,不时精光闪烁。慕容顼以目视丞相徐志钦。

    只见徐志钦出班道:不知梁使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索靖笑道:奉我君王之上命,为吴主并诸公吊丧尔。

    徐志钦问道:公为梁将,先举梁之军马入燕而兵败于我吴之一下将,后复将大军寇我柳襄二州,在为祖康败之,令梁之军卒力尽,梁之府库财竭。公言奉梁主之命,与我等吊丧。我正欲请命吾皇,将数万偏师,下梁地为君之公卿吊丧尔。

    索靖大笑道:我虽二败于吴,然于我梁国何损?夫徐公凭区区二战胜,断言我梁国力尽财竭,何其自大尔。欲将数万之偏师,而取梁地以求全功,何其狂傲尔。

    哦!我不知我何处自大,何处狂傲?夫燕地败邓旭,柳州败祖康,损兵数十万尔。此梁之兵甲未尽乎?而无有寸进,则行军粮秣之损,阵亡将士之恤,孰可免乎?既不可免,公进无所得,此中钱粮之出,皆出于梁国尔。如此重损,梁之府库未竭乎?兵甲既尽,钱粮已竭,则我将数万偏师,焉不能下梁而得全功乎?君以自大狂傲言我,请君为我解之。

    索靖面色坦然道:我虽有二败,损失甚众,我不否认,然不过十万余众,公言数十万众,非公夸大既吴之将领冒功尔。此非公自大乎?公言我无所得,何也?我取廉地,尽得廉之府库军民,二败燕军,得粮草车马无数,此皆吾之所得尔。公言无所得,公之所得,并天下乎?此我言公之所以自大也。况我梁有江汉之险,城池之阻,民心之固,我皇英明仁德,凡我梁国之有识之士,皆乐为之用,公将区区数万偏师,欲下梁地。我言公之自大狂傲,岂非理乎?公为我解之。

    徐志钦无言以对。

    户部尚书魏野斥道:纵果如君所言,君举梁军三十万巨,一战而并全廉,二战而下半燕,使燕主北面降我吴之一州将,可谓大才,然我吴一下将将军卒三万入燕,君仓惶而走,不能保燕之半土,此公之才尔。复寇于襄州,轻信一降将,而举全师入祖康之瓮,丧军大半,此公之智尔。吾问之,举梁之全境,如公之才者几人?如公之智者几人?若皆如公,则何须数万之偏师,某请祖康督将军万人,即可下梁尔。

    索靖笑道:举梁之地,能使社稷危而复安者,扶广厦倾而复正者,十指可数尔。以小子之才,如江汉之水,泰山之石,不可胜计尔。

    兵部尚书龚贞易冷笑道:夫举梁地之大才如是多,然伐敌扩土,执于三军,使于邻国,议以和盟,非重任乎?用以一小子,此君所以英明仁德乎?

    索靖笑道:夫我梁之重任者,民生民计也,国之大才皆用于此,取廉燕小国之土者,使邻国定和议之盟者,如此事情,我等小才足矣。我皇随意而遣,我今 使之,国中且不耻也。

    龚贞易默然。

    索靖说道:夫吴之强,天下皆知,然其之弱,公等知乎?西有草原之仇,北有素真之备,东有强齐之窥,南有梁国之隙,内有旧朝之逆,国不惧国不强,后可为之谋尔。恐国不合尔。如手有五指,聚而强,分而弱也。公等不知乎?今日之势,吴将举国之师伐任一敌皆可下,二者平也,三者难也,若天下并伐于吴,吴难久存也。今天下诸侯,半异氏(意指草原,胤,齐)也。夫不结以同宗(意指梁,燕)而伐异氏,先征同宗,使天下皆吴之敌也。今日靖为诸公吊丧,岂有差乎?

    慕容顼叹气道:使于四方,不辱于命,不辱于君,不辱于国,公可当之。

    遂定和议。

    /////////////

    回梁国的路上,副使路亥问道:吴之弊,君何尽言之。吴者,梁北疆之大敌也。吴若强,梁之难也。

    索靖笑道:吴之弊,至重者,将相不和尔。君不见邓旭,祖康乎?一日脱得困龙锁,飞去天空舞风云。君王宗室不能制,何叫往昔身太轻啊!

    /////////////

    大殿,慕容顼沉默良久,说道:看来,索靖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梁国是同宗,那草原,素真,齐国就是异氏了。可这三个国家,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不怎么好啊!

    殿内文武对视一眼,不知那龙椅上的皇上何意。

    慕容顼看着众位大臣,见没有人说话,说道:那哥朗志,你说说,我们该先怎么办?

    哥朗志出班道;先伐胤。

    为什么?

    臣自前次靖王北伐失利后,多次派心腹人伪装做商贩走卒,游走于素真草原诸地,画成地图。就在微臣这里,刚交到手里没几日,臣观看几日,想出一个计策。

    哦!说说,什么计策?

    以大军出山波关攻广宁,在令一将出平梦关一人双马,经草原直取广军。臣的心腹人得到消息,胤南平狼主闻昭浑结姻于草原一大部落,为了显示诚意,所以将南平百姓迁四万户于草原。并且现在整个南平道,只有广宁有一个参领的兵力,不过一千五百人,广军有六千父子兵,没有一个妇孺,不过在兴京屯扎着大约六万的兵力。西间道有八千到一万一千人左右的兵力。所以,与其在广宁城下仓促大战,不如以大军,偏师同时进攻广军,广宁二城。以大军强攻广军,以偏师下广军牵制胤军主力,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从容的在广宁城下结阵,甚至选择战场。

    可是,齐国呢?

    哥朗志叩首道:臣请陛下勿惜一妹。

    你的意思是?

    结姻于齐,使齐纵不相助我大军伐胤,亦当令之不救于胤也。臣哥氏世受陛下洪恩,得以异族之身苟全富贵于吴国,臣日夜思报,今日大军伐胤,臣请为偏师之将,以报圣恩。死亦无悔。

    你何苦呢。好吧。看着那执着的臣子,既然你决心已下,那朕就准了你吧。

    谢皇上。

    ////////////

    父亲,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纵然我们已经不在居住在素真故土,可我们依旧学习素真文字,素真语言,我们哥氏还是一个素真人啊!您为什么力主伐胤?哥朗恩的儿子哥坚胄道。

    哥朗恩笑道:伐胤,不是我想伐的。同样,我也不想主张伐胤的。儿子,你不明白,如果今日我不去说那些话,那么,现在你根本不会,不,不可能站在这里问我这种不切实际的话。

    什么?父亲。

    记得。在慕容氏眼里,不,在每一个吴国人心里,我们始终是异族人,他们不会相信我们。同样,儿子你要知道,国家最重要的机关是哪里?兵部,户部,吏部。同样,管军队的,管钱粮的,管官员升迁的,只有执掌这三个部尚书,才是君王的亲信,你父亲,不是。可如此重要的事,君王不去问过了,先问父亲,你不觉得,这其中有些不正常么?或者说,已经问过了,那为什么还要问你的父亲我呢?我如果不那么说,现在等待我们父子的是菜市场的铡刀了。哈哈哈。
  http://www.xshuquge.net/txt/2978/14294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