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唐宫政变 >第十章 少妇武媚娘
加入书架

第十章 少妇武媚娘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ue feb 24 20:53:20 cst 2015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大唐有名的资本家。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资本家武士彟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投桃报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绝对是女汉子型的,不学习女红刺绣,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

    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周游全国,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老色鬼李世民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这一年武则天十三岁……

    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武则天入宫不久,就被李世民给吃了,这一年,老李同志三十九岁。从此,一束含羞待放的小嫩草被老黄牛细嚼慢咽了十多年。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武则天便主动对唐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很是霸道。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废,晋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可能是李世民老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武则天和小她四岁的李治勾搭上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千古留名的不伦姐弟恋开始了。

    皇帝,代表专治,专治,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古往今来,娶继母的皇帝不在少数,但立为皇后的仅此一个。

    李治,传说中,他胆小懦弱,我看不然,他敢偷继母,说明他到了不小,如果事发了最少也是太子之位被撸到底。要知道代善就是这个原因才失去汗位的继承权,况且满族还是有这个习俗的。

    总之,武则天和李治在老李同志还活着的时候给他戴了一顶绿帽子,一句话,真他娘的狗血。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伐之。”按照记载,这是天文台台长李淳风提出的,可能李淳风这个名字大家不熟悉,他师傅可是赫赫有名,袁天罡。

    袁天罡绝对牛逼。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袁天罡的叔父袁守城更逆天,就是西游记里给泾河龙王算卦那个。当然很有可能这些是武则天为自己造势杜撰的。

    唐太宗丹药中毒死后,武则天因为没怀孕。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时,由于不育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就坡下驴。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可惜,王皇后和萧淑妃终究没斗过武则天,武则天太狠,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句获胜,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声最强的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李治早看褚遂良不爽了,并想借此来警告一下关陇门阀。

    据说武则天后来在宫中禁止养猫,而且常常夜梦王、萧二人披头散发,在宫中作祟。所以,她在执掌朝政以后,就常住东都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话说这长孙无忌自从老李死后就专权,永徽四年李治即位后,为了震慑宗室中那群辈分高而又蠢蠢欲动的皇叔皇兄,特地挑了两个大头出来杀鸡儆猴: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庶长子李元景,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庶长子李恪。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在武则天的授意下,由许敬宗费尽心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

    许敬宗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唐高宗先是吃惊不信,继而伤心怀疑,命许敬宗再察,然后面对许敬宗足未出户编造的关于韦季方交待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哭泣道:“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

    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元舅的照顾,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

    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寺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武则天又捏造罪名,将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反对派武则天的大臣都被或贬或杀,一个不剩。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可能旧情复发,也可能被武则天吓着了,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

    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貌似还有个上官婉儿。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

    ……未完,待续……
  http://www.xshuquge.net/txt/5390/19226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