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浮生三梦之花未央 >《浮生三梦》结构论
加入书架

《浮生三梦》结构论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sat feb 21 14:27:10 cst 2015

    聚沙成塔 寻珠筑梦――浅谈木鱼囝囡小说《浮生三梦》之结构艺术(营造工坊/文)

    “结构”是作者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形式。古典名著《红楼梦》千回百转、层层叠嶂,呈现出盘根错节的“园林式”结构;《三国演义》“陈叙百年,该括万事”,拧成魏、蜀、吴三股“麻花辫”式的结构;《西游记》由取经前和取经路上两部分构成头小尾大的“串字型”结构;《水浒传》连环钩锁、百川入海,形成单线发展又前后联系的“梳齿状”结构;《金瓶梅》以点带面,波及开去,编织成“网”状结构……

    同为古典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浮生三梦》以唐亡为引线,以宋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穿插五代更替与十国兴衰,结构上博采众长,又自创新体――“基因链”式。女主人公“符苓”游历“十国”为线索x,男主人公“柴荣”建功“五代”为线索y,线索x与y就像一对染色体,时而并行,时而交叉,螺旋形延展成一条基因链,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故事总体架构宏大,亦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梳理,这里主要谈谈小说铺陈至今已初见之格局:

    【三个梦:奠定情感基调】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三”代表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教世界观给予我们的启示意义。外国文化中,但丁的《神曲》采用“三”之建构,有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共三十三篇,又用三韵句的形式,构建了西方神学上的“三位一体”。《浮生三梦》中的“三”亦有“多”的含义,通过大大小小的多个梦境,呈现出一个宏大而完整的世界观。

    然而,这个三也是实指的“三”,即作品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三个主体的梦:理想未实现而上下求索的“白日梦”,理想恐怕不能实现而犹豫彷徨的的“暗黑梦”,以及理想将要实现而尚处黑白之间的“灰色梦”。三个梦有序推进,相继呈现,将作品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花未央》《草阴荫》《日月明》。

    《花未央》――描写女性为主的“花”的梦。情感基调昂扬向上,唱响的是相识、相遇、相恋的青春之歌,描摹的是万事万物的初始状态,欢喜鼓舞,心有所待。分叙三个时空:1-12回叙“梁唐晋”三朝事,为整套作品奠基,此后的情节皆于此有所关涉;13-60回叙蜀国事;61-120回叙荆南国事。

    《草阴荫》――刻画男性为主的“草”的梦。由男女主人公产生误会为矛盾出发点,从国家(藩镇)间征战兼并作为时代大背景,情绪氛围转入郁结状态,如人到中年,忧心徘徊,心有所虑。男女主人公由合变离,女主因缘际会先至南汉(121-160回),又至南楚(161-200回);男主于北方建功立业,辅佐北汉,建立北周(201-260回)。

    《日月明》――构建理想神性的“树”的梦。情节上以南唐、西蜀、北汉为主要攻伐对象,叙写大宋肇基,一统天下的故事。(261-365回)

    【七曜神珠:追寻科学真理】

    唐末宋初,五个朝代、十个国家间征战攻伐,如果不遗余力地一一写尽,那就不是小说而是记流水账了。小说有意识地设置七颗神珠散落在七个主要的故事发生场所,通过主人公不断地找寻,将不同地域的故事“珠连成串”,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第一颗“盛世明月珠”由乌梅仙姑在后唐宫中找到,藏于神山华盖峰望帝陵。有图有谶,言尽梁、唐、晋三朝旧事。此神珠的法力为明辨是非,真假,善恶与对错。主人公表面是在找寻神珠,实则寻找的是科学的真理。

    第二颗“盛世水云珠”由符儿等四名神山巫女在奉命蜀宫中寻回,图谶描绘了兑(少女)与艮(少男)即“囝囡”间的能量流换、交替和转移,暗合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颗“盛世金玉珠”将在荆南国找到。

    神珠还会继续找寻下去……

    【 浮屠塔:垒就建筑奇迹】

    《浮生三梦》是一部写于21世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的新古典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传统章回小说由长篇话本发展而来,分回标目,每章开头均有“话说”、“且说”等套语,故事紧要处又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作结。《浮生三梦》摒弃了这些繁文缛节,不搞前情回顾,也不留程式的尾巴,借鉴“美剧”快节奏的形式,开篇即要有话说,结尾处以“木鱼子曰”为小结。至于“曰”的内容视情况而定,自由灵活:或言情之感怀,或明写作缘由,或歌胸中之曲,或补文中之图,或生发议论,或鞭挞嘲讽,或伏笔,或悬念,或批评,或点拨,作为小说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作者借小说“言志”的创新之举。

    小说以“回”为基本单位,或可称为“一更”,短则三千字,长可六千余字,回目对称,七字成句,每一回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故事单元。约十二回组成一章,每章前有“章句”,起提示整章内容主旨的作用。每一章大致设定一个地点,始终围绕其展开。例如第一章【浮生】地点在神山;第二章【浮萍】聚焦于“七宝楼”;第三、四、五章地点皆在西蜀后室“宣华苑”。章回之上则称卷,如1-5章围绕西蜀寻珠展开,合为上卷;6-9章为荆南故事,合为下卷。两卷皆言花事,共同构成第一部作品《花未央》。

    炼字成句,攒句成文,文分章回,上而成卷,上而成部,三部成套,形成字,句,回,章,卷,部,套七层文本结构,有如佛家的七级“浮屠塔”,由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垒就而成。

    代表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章回体绵延至今,已由初级阶段的讲史平话发展为中级阶段的世代累积型(三国、水浒),进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文人独创型(金瓶、红楼)。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小说平台的搭建,我们是否可以将章回小说继续往前推一步,是否可以由兴趣相投的几个人甚至一群人共同书写,合力完成?

    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做同一件事,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权。作者将整套小说的构思与想法曝露出来,就是为了寻找这些志同道合的有缘人,聚沙成塔,寻珠筑梦,共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小说奇迹!( 2015年2月21日)
  http://www.xshuquge.net/txt/6567/19934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