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唐宫政变 >第十一章 太子轮流做
加入书架

第十一章 太子轮流做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wed feb 25 18:38:05 cst 2015

    永淳二年(683),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

    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则天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是为金针泻血,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见了。”

    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李显的皇位艰难,同样太子之位也是艰难,李治的儿子几乎是挨个轮流做太子。

    燕王李忠,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治刚进入东宫时,李忠出世了。于是宴请宫中官僚于弘教殿。唐太宗亲临弘教殿,对宫中大臣们说:“近来王业稍有起色,不是没有酒食饭菜。此时骤然请诸位参加宴会,是因为我有皇孙了,所以请大家来享乐一下。”太宗酒喝得差不多时,于是就起来舞蹈,以此来暗示、嘱托群臣。在场的臣子们都起舞助兴。

    永徽元年,李忠被封为雍州牧。当时王皇后没有儿子,李忠的舅舅柳奭游说皇后谋求立李忠为太子。因为李忠母亲身份卑下,王皇后希冀他亲近自己,所以同意了。

    柳奭与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侍中韩瑗游说太尉长孙无忌,左仆射于志宁等。请求册立李忠为王储,高宗许可了。永徽二年,册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五品以上儿子继承父亲爵位的赐勋位一级。

    永徽六年,加授元服,大辟等重罪以下都减轻罪行一等。大酺三日。同一年,王皇后被废,武昭仪生下的孩子已经三岁了。礼部尚书许敬宗迎合高宗的意图上疏,大意是:“今武皇后册立,而王储之位还由前废王皇后之养子李忠占据,是孽子占据了嫡子的位置。

    应该让李忠成为像太伯那样守边疆的藩王,而册立嫡子李弘。”太伯就是文王姬昌的大哥,吴王夫差的老祖宗。

    高宗加以认同。显庆元年,废李忠的太子位,改降为梁王,授予梁州都督,赐实封二千户。同年,又转任房州都刺史。

    然而,李忠渐渐长大,常常惶恐不安。有时私下穿女人衣服,以防备刺客。又多次做怪梦,经常自我占卜。

    事情被人揭发,这还了得,生产队长带头搞封建迷信,显庆五年,被废为庶人,徙居黔州。囚禁于李承乾过去所住的宅子。

    麟德元年,李治废后未遂,李忠被诬陷与西台侍郎上官仪、宦官王伏胜谋反。赐死于流放的地方,死时二十二岁,没有儿子,上官仪等人被诛杀。

    第二年,大概因为物伤其类,继任的皇太子李弘上表请求收葬李忠,被允许。神龙初年,李忠被追封为燕王,赠号太尉,扬州大都督。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而李弘是一个仁孝太子。

    当时李弘有两个异母姊姊,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为以前得罪武则天的关系,使她们一直被幽禁在宫中,直到都年近三十了还没有结婚。

    李弘发现此事後,感到震惊又同情,便请求让两位姊姊能够结婚。这件事触怒了武后,武后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当时正在殿上的两个士兵,李弘从此渐渐不得母亲喜爱。哨兵也有春天啊!

    李弘又上书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高宗准许。後来李弘也被召到东都去,纳裴居道之女为妃,相关单位表示要用白雁来进行婚礼,竟然刚好就在苑子里捕获了,这让高宗很高兴;而裴妃也是个相当有妇德的贤淑女子,高宗因此常和侍臣说:“东宫的事,应该是不用朕担心了。”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期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

    李弘无子,后令楚王李隆基过继给李弘为子。

    关于李弘的死,有这么几种说法,一,病死,二,武则天鸩杀,不过个人感觉虽然武则天有捂死女儿的前科,不过毕竟是一个母亲,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弄死孩子。三,李贤谋害,不过估计可能性不大,毕竟众目睽睽,风险较大。

    李贤继立。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李贤为太子期间与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有个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

    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于是派人揭发李贤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这还了得,弄这些这玩意干啥?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

    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但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以昭告天下。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人遭到贬职流放,连坐者十多人。

    还有一个说法:李贤平日颇好声色,养户奴赵道生为男宠,多赐之金帛,曾有东宫官员上书劝谏不听。太子事发后,赵道生供认是太子命他刺杀明崇俨。

    永淳二年(683年),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哲(即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检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于他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

    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

    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忌,颇多嫌隙。武后也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千百年来,关于章怀太子的死莫衷一是。

    两唐书均在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诬陷杀害,总之,不论太子是否含冤被害,或者被谁所害,他死于帝国最高权利的争夺和由此产生的忌恨、阴谋却大体可以肯定。自古以来为了夺得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是古时封建统治的残酷之所在。

    ……未完,待续……
  http://www.xshuquge.net/txt/5390/19980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