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黄河湾 >序
加入书架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mon feb 23 12:00:50 cst 2015

    序

    写“黄河湾”这本书,是我很早以前就积下的一个心愿。最初起源于父亲给我讲的历史故事和抗日期间的英雄人物及英雄故事。每逢讲完故事,父亲总是心情重重地像是交代任务,又似寄希望于后人说:“甭看咱这噶儿地方,处在黄河曲滦里,可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呢!历朝历代都出能人,汉、唐两代官最大,明清两代官最多。只看一看遍地的名胜古迹,就一目了然。眼前的事更不简单,前些年打小鬼子,打老蒋的时候,共产党,八路军个顶个都是好样的”!

    父亲曾经是造酒作坊的老师傅,同共产党、游击队同住一个院子里。常见到兆紫祥、梁二初、郑子龙他们,也看到过他们打仗的场面。

    爹说:“那一年五月十三反扫荡,我还给他们送的午饭呢!哎呀,哪顾得上吃啊,打的那个惨啊!x小鬼子死了上千人,死体躺的向谷垛子一样,血流成河啊!有个日本大官骑马跑出去老远了,又让张水妮端枪给撂下马来了。可咱八路军没伤几个人,如果有人把他们写成书,编成戏,那才叫惊天地泣鬼神呢”!

    父亲的心态和无限申请的寄托,直到老人家驾鹤西去,也没有人还上这个心愿。在我的心中,始终是个不了的心结,但也激励着我读了很多的数,尤其是历史书,让我了解和丰富了黄河湾地区的古代圣贤、叱咤风云、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如庄周、陈平、张良、徐茂公、石升、穆文熙等。读现代书,直到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的悲壮、艰苦、伟大、恢弘,知道家乡有兆紫祥、张自坚、梁之痒为代表的一个群体。他们传播马克思、列宁注意,到兴学堂、搞农运,建立武装队伍,驱日寇、斗汉奸,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由此,我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家乡,热爱这篇地方,更热爱这里的人。

    于是我想着要把这些英雄人物、英雄故事穿成串写成文章,成为文学作品,记下来,传下去。可是因为多种因素,还是没有写成。那时工作忙碌,静不下心来是一方面,自己没有写过文学作品,怕写不好是重要的一面,就搁置了下来。一拖半辈子过去了,直到前年春节,老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快道了古稀之年了,越老越思乡心切,趁着身子骨硬朗,就回乡探亲了。八十多岁的叔父,一见面就亲切的问候他的孙子、孙女们。刚唠几句家常,就转了话题儿―孩子们都得福啦,看看如今国家昌盛,人民安康多好啊!我小时候做梦都想不到啊。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不说,天天得跑反、跑日本咱!多亏了兆紫祥、梁之痒、郑芝龙,还有美青、美丽姐妹俩,还是双胞胎呢!打鬼子,杀汉奸。哎呀,可不容易呀”!人老怀旧,古之常理,更何况他们那一代人对共产党、八路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啊!老人家接着遗憾地又说:“那时我才比他们小几岁,真后悔没有能跟他们一起干啊”,顺手拿了两本书《英烈》、《县志》给我嘱咐一句:“可不能忘了他们啊”!

    黄河湾的英雄儿女们,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国家民族为难之际,都表现处伟大的民族英雄气概,永不磨灭的敢于抗争、苦于奋斗、用于献身、乐于成功的民族魂魄,战无不胜的精神,力挽狂澜、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从古至今黄河湾的优秀儿女们,为国家、为民族、坚持儒道信念正,消灭反动派,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开民智、搞农运、文攻武备革命路,为共产主义,自由民主求解放。

    我深深的理解父辈的心情,我不能再顾虑了,也不能再懒惰下去了。我翻阅、查找、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下决心拿起笔来,还上父辈的心愿,也了却自己多年挥之不去的心结,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紧紧围绕黄河湾这里的三个特殊:即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群体。贯通成书,具有可看性、可思性、可研性。可看性:是说爱情故事自然、生动、通贯全剧;战争故事惊险、传奇;战争场面壮观、大气、恢弘、震撼。可思性:在广阔的黄河中下游大平原上,甩根针都能拣回来,在黄河曲滦里,两边是黄河,如果另两边一堵,想跑过来个人都很困难的,被军事上称为“危险地带”,被当时国民党军、甚至日军都称作“死亡地带”,不敢深入的地域。可研性:看过书就能知道,地里位置、地里环境是历史的自然,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共产党人能把人炼成钢,也能把死的地理环境改造成革命者活跃的大舞台。共产党员兆紫祥一被派到这儿就认为:敌人不能、不敢来的地方,恰好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好地方。最早的就把张大志从一个渔民变成一支船运大队,把黄河变成随便往来的平地,敌人不敢轻易光顾、大兵不敢深入的死地,共产党却把它变成了藏身隐蔽、发展的大本营;敌人看不见的黄河天险,共产党把它作为御敌的天然屏障。这个特殊的地域,恶劣的环境被兆紫祥、张志坚、郑芝龙、梁之痒一群共产党人改造、利用了。不过这只是他们取得革命成功的一个方面,整个故事,不论从总结革命战争经验还是从事军事研究,都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

    第三个想法:《黄河湾》这本书,不是虚构。地点、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作为小说,虽然离不开文学方面的修辞,但仍不失历史的真实性,同时经得起考究。之所以这样写,是想让那些曾经参加过、看到过或了解那个时候的人和事的,当今还健在的老人家们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想通过这本书,写出这群人和他们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各革命阶层、进步民主人士,那段伟大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描绘出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画面,记下英雄们是情如火,歌如泣的战斗情怀,添补上中华文学宝库里黄河湾这片空白。弘扬黄河文化,继承黄河儿**秀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当前党的强梦富国融洽在一起,缅怀先人,教育时人,激励后人。

    时间很短,我必须废寝忘食地赶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完书,为这个伟大而光辉的日子献上一份厚礼,就是累点,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http://www.xshuquge.net/txt/6670/20008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