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阳的天空 >第五章 麦王山土匪(一)
加入书架

第五章 麦王山土匪(一)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wed feb 25 17:33:19 cst 2015

    第五章 麦王山土匪 (一)

    年关将近,关中大地一片银白。

    陈仓(今保鸡)城,征北候府。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雪都下了一天了,仍然没有停歇的样子。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着。往常威武的侯府卫兵,缩着脖子,不停地跺着脚,没有了往日的精神。院子里走动的下人们,揣着手,匆匆而过。

    侯府里,多加了一个碳盆的屋子,温暖如春。

    侯爷俞锡朝和太守胡贵生谈完了事情,侯爷邀请太守留下吃饭。太守应允谢过。

    望着桌上的的多种青菜,太守胡贵生惊讶地说道:“侯爷,您真有办法,从那里弄来这些青菜?”

    (古代北方人冬季吃菜主要靠冬储,品种无非是白菜、土豆和萝卜。青菜主要是夏天晒的干菜,冬天泡发来吃。)

    侯爷见到青菜如此新鲜,也有些惊奇,吩咐到:“叫管家来。”

    侯府管家俞风才拱手问侯爷:“侯爷,你有何吩咐?”

    侯爷说到:“往常咱们吃的都是干菜泡发的,这些新鲜的青菜是哪里来的?”

    “回侯爷,小人问过了,是后街集市上新出现的一个铺子,专门出售后沟蔬菜,有七、八个品种,全是新鲜的,就是卖的有些贵,一斤黄瓜要一两银子。”俞风才答到。

    “回头问一下,他们那里弄来的青菜,怎么种的,把事情搞清楚。”侯爷吩咐道。

    “是,侯爷。小的当时见了这些青菜,就叫人去问,负责采买的刘三专门去问过了。卖菜的只是说是自己种的,详细的情况不肯说。”俞管家回答到。

    这俞风才是侯爷远房的侄儿,三十左右年纪,为人甚是机敏,很得侯爷器重。他随时留心侯爷可能关心的事情,但却从不主动发表意见。做下属的功夫也算是一流的了。

    太守胡贵生说到:“这个后沟村,我有所耳闻。西街的私塾买了一块黑板,用一种叫粉笔的东西写字,字随时可以擦掉,用来教算学很是方便,节约纸张。这法子就是这个后沟村弄出来的。”

    见侯爷认真听着,太守接着说到:“还有那个象棋,棋盒上标注着后沟制造,看来也是这个后沟村弄出来的。这个象棋,看似简单,却变化万端、学问极深。发明这个东西的人,一定不是个简单人物。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个青年,20岁左右年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一脸英气。

    太守见这青年进来,忙站起拱手行礼:“小侯爷。”

    小侯爷也是上前还礼,神情亲切地说到:“胡叔叔也在呀。”

    小候爷刚从长安回来,说起姑父家的事,几人就没接着原来话题再说下去。

    再过五天就要过年了,商社的股东们在文公家里商议过年的事。文公说到:“马上过年了,刚才大家商议的事情,我看都挺周到,就这么办。有些事情我再强调一下。木器厂、熏制厂和蔬菜大棚都要安排好人手值班,陈仓城里的店面也要留人。护村队更是要加强防范,防火防盗。过年来往人多,各家都要叮嘱,保守村里的秘密。至于村里请戏班的事,我看就算了。现在咱们村方圆百里已经有名了,别再张扬了。你们几个也安排好值班。富顺和万隆,乡里县里和生意上的关系,抓紧打点。其它的事情我也不太担心,只是这土匪会不会来,我还是有些担心。”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文公话音未落,护村队放哨的李家老三,送来一封信,指名是给大郎的。

    打开信一看,是麦王山马四当家写的,说自己和三当家、六当家的过来拜访,绝无恶意。为避免误会,他们不进村,请大郎出村相见。

    张晓阳见大家紧张,安慰他们说:“没事,他们既然这样说,应该没有恶意。我去会会他们。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村里人都不要露面。”

    出了村口,远远望见几个人牵着马,站在那里。

    见张晓阳走过来,几人也迎了上来。

    马四当家的老远就打着哈哈:“大郎,冒昧前来打搅,如有不便,还望原谅。”

    张晓阳心想:“他们连我在村里的称呼都清楚,看来没少下功夫。”

    张晓阳上前拱手说道:“四当家客气了,小弟还得感谢山寨的老大们,给小弟面子,没有追究小弟冒犯之事。”

    马四当家的见张晓阳识趣,心里高兴,说到:“大郎,马某对你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日子听说了你经商的手段,更是令人惊叹!连我们大当家的都说大郎是个人物。叫我们多和你亲近。”

    说着从马背上拿过一个包袱,打开来,是一张豹皮,接着说到:“这张豹皮,是老大亲自打的,叫我送给大郎。”

    张晓阳摸摸豹皮,触手柔软顺滑,心里喜欢。眉开眼笑地说到:“那就谢过了,请各位老大代小弟给大当家的问好。”

    马四当家的说到:“早想来拜访大郎,又怕你不方便,趁着过年,来给大郎拜个年。这不,我的两个兄弟听说大郎英雄了得,也想和大郎认识一下,就跟我一起来了。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马某指着那个胖大的和尚说到:“这位是我三哥张超,人称笑和尚,武僧出身,善使一条熟铜棍,力大无穷。为人极是豪爽。”

    这张超一脸肥肉,挤出许多纹路,不笑也像在笑。

    张晓阳拱手称到:“见过三当家的。”

    张超哈哈笑道:“听说大郎身手了得,洒家一时技痒,还望大郎不吝赐教。”

    张晓阳爽快地答应了。

    马某又介绍到:“这位是我六弟李雄,人称铁标枪,善使家传的枪法,快如闪电。为人极是义气。”

    这李雄二十出头年纪,身材高瘦,目光坚毅,浑身肌肉坚硬如铁,往那里一站,真像一杆标枪。

    张晓阳心里暗暗称奇:“这两位的绰号还真是贴切。”拱手与李雄见礼。

    李雄不善言谈,只是笑着拱了拱手。

    张晓阳看过三国、水浒等许多古代小说,对古代豪侠的行为很是向往,这时见几位当家的对自己客气,心里也是高兴。说到:“各位当家的,小弟愿意一起切磋一下武艺。这样,咱们往远处走走,不要让村里人看见咱们动手,避免误会。”

    马四当家的说到:“还是大郎想得周到。”

    在一块宽敞的平地上,李雄挽了几个漂亮的枪花,见张晓阳赤手站立,不悦地问到:“你用什么兵器?

    ”张晓阳老实说到:“小弟不会使用兵器,不是对六当家的不敬。”

    李雄听过张晓阳的身手,也不敢托大,说声小心了,一枪扎来。

    张晓阳顺着枪的来势,让过枪头,伸手在李雄双臂上各击一拳。李雄把持不住,枪飞了出去,不禁呆在那里。

    四当家见过张晓阳的手段,并不惊奇,张超和几个同来的喽啰都是目瞪口呆。六当家的枪法大家都是清楚的,十分厉害。原来以为就算张晓阳武功厉害,怎么也能打个几十招的,哪里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张超面对张晓阳也不知如何下手了,心说,比不了招式,那就比比力气吧。他看准张晓阳的顶门,大喝一声,一招泰山压顶砸了下来。

    张晓阳也不敢过分托大,双手抓住棍头用力一拉,将熟铜棍夺了过来。

    张超看看空着的双手,尴尬地笑道:“大郎,果然身手了得,洒家佩服。”

    张超性格豪爽,虽败不惊。李雄却是面如死灰。

    练武之人,为了有所成就,哪一个不是不避寒暑、日夜苦练、历尽艰辛,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功夫,在人家面前不堪一击,这种打击实在令人难以承受。

    张晓阳看在眼里,知道他们的感受。说到:“各位当家的,不必灰心,其实各位的武功是很高的,要论起真实的功夫,小弟是比不了各位的。”

    看到大家不说话,张晓阳接着说到:“有个事小弟说出来各位不要笑话。其实我根本不会武功,不过是幼年机缘巧合,吃了师父的丹药,师父又将他几十年的功力灌入我体内,使我变得力气大和速度快而已。各位和我交手一时不太适应,并不是各位武功不行。而且,像小弟这种际遇的,大龙朝绝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看到大家脸色好了许多,张晓阳接着编了一些自己小时候,不喜欢练功,如何偷懒被师父责罚的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几位当家的见张晓阳为人谦和风趣,都十分喜欢。

    张晓阳也觉得这些汉子们淳朴可爱,就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

    四当家的担心给张晓阳惹麻烦,张晓阳说自己独自居住,没关系。大家就来到了张晓阳的住处。

    进了院子,土匪们就为张晓阳漂亮的房子惊叹不已。到了屋里,大家又为那美观的壁炉感到惊奇。

    四当家的说到:“大郎真会享受,这个壁炉可比炭盆好多了,咋弄的,回去我们也弄上一个。”

    李嫂和张成是康万隆给张晓阳买来的佣人,见来了客人,忙上前招呼。张晓阳吩咐他们准备火锅。

    张超等人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但是火锅这种吃法还是第一次见到,无不吃得畅快淋漓。

    张晓阳喝着酒,听他们闲聊着一些江湖上的趣事,自己也说一些风土人情、海外轶事,偶尔还讲上几个半黄不黄的段子,逗得大家十分开心。

    在谈论江湖上武功门派时,张晓阳忽然想起一件事,说到:“各位大哥,小弟不会武功,人也懒,当年师父教给我许多种功夫,各种兵器都有。小弟虽然没有练过,但是,那些典籍小弟都还记得,各位要是不嫌弃,我写出来给你们。”

    此话一出,房间里顿时没了声音。半晌,李雄郑重地说到:“大郎,此话当真?你真有枪谱,愿意传给我们?”

    张晓阳见几人紧张的情形,忽然明白了他们的感受。在冷兵器时代,武人们无不将武功秘籍视为珍宝,甚至重于生命。于是也郑重地说到:“当真!”

    张晓阳叫李嫂拿来纸笔,将后世枪法名家的枪法套路画了几幅,并加上了注释。

    李雄看了图谱,脸色通红,忽然站起身来,深施一礼,庄重的说到:“大郎,这份恩情,我也不知如何报答,总之,只要用得到兄弟的,你只管发话。”语气无比坚定。

    张晓阳知道古人重承诺,也就没有说什么虚伪的客套话。随后,又画了几幅棍法、刀法(马四当家使刀)图谱,两人表情和李雄差不多。

    几位当家的盛情邀请张晓阳上麦王山做客。张晓阳了解他们急于拿到武功典籍的心情,就叫他们说出山上其他当家擅长的兵器,记录下来,答应他们尽快写完,叮嘱他们对此事保密。最后约定初四上山。

    当家的们要走了,张晓阳送他们出去,见到四当家的马高大雄壮,张晓阳顺嘴夸了一句,几人就坚持要将这匹枣红马送给他。

    张晓阳不好意思地推辞到:“不是我不喜欢这匹马,也不是拂逆各位的好意,实在是小弟不会骑马。”

    这下当家的们更是高兴了,原来大郎也不是无所不能,竟然不会骑马。告诉他骑马好学,当场教了他一会,好歹把马留给了他。

    张晓阳拿出200两银子,叫他们拿上山去,说是后沟村的心意,他们也收下了。

    回到住处,小莲和阿虎已经等在门口。

    见到张晓阳回来,小莲关切地问到:“你没事吧?”

    张晓阳笑着说到:“没事,能有什么事?小莲、阿虎,你们看看,这马怎么样?”

    小莲和阿虎见张晓阳牵着的枣红马,高大、雄健,都很喜欢,张晓阳先把阿虎抱上马背,接着将小莲托了上去。这是张晓阳第一次和小莲身体接触,小莲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忙扭到一边掩饰。

    张晓阳没有察觉到小莲的变化,牵着马小跑着,并逐渐加快,湖边响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和阿虎兴奋的嗷嗷嚎叫。
  http://www.xshuquge.net/txt/6914/20233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