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女皇帝之路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hu feb 26 12:43:15 cst 2015
李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曾改名李哲。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后来改为英王。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废黜后李显成为太子,并以太子在高宗死后于继位。
李显继位后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与武则天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韦皇后的亲戚。他打算将韦皇后的父亲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提拔为侍中,遭到武则天亲信裴炎的反对。
李显怒下说,假如他愿意,可以将天下给老丈人。好女婿。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他废黜。
李显被贬为庐陵王,软禁在均州和房州。为防止他对自己的威胁,绝不让他在一个地方呆长了。
皇后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李旦为帝,改年号为“文明”。
唐睿宗立,武则天仍命他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武则天处理,唐睿宗毫无实权,甚至连干预国家大政的权力都没有,沦为傀儡。
这可有人不干了啊,轰轰烈烈的反武高潮开始了。首推就是徐敬业,并且骆宾王写了一篇声势浩荡的作文,徐敬业是名将之后,他爸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不乏勇气,但是揭竿而起做扫荡天下的大事,才识显然不够。
扬州起事,从一开始他就犯了两个方面的错误。 首先是起义的名义上有问题。 徐敬业祖上是开国功臣,本人又袭爵国公,这在和平时期堪称光环夺目,但是要想以此名义来造反,还欠缺点儿分量,不比得亲王造反那样理直气壮。所以他一定要打“匡复李唐”的牌。
从骆宾王的檄文看,“匡复”宗旨主要是为了恢复中宗,求其次是逼迫武则天归政于睿宗。这两个理由本来都堂堂正正,但徐敬业毕竟心虚,又从民间找了一个长相酷似故太子李贤的人,声称李贤未死,已来扬州入伙。匡复军把这个假李贤当成金字招牌,“因奉以号令”。
这个把戏,唬一唬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还可以,但是怎能唬住朝臣及天下有识之士?李贤于年前死在巴州,朝廷是隆重发了丧的,朝臣们都知道,这事不可能有假。现在突然冒出来个假太子,只能让朝中的人看轻了匡复军的地位,认为不过是一伙假冒伪劣的乌合之众。
这么干,等于义军自行放弃了舆论上的优势,自陷宵小之途。 此外,这个画蛇添足的假李贤,也使义军的政治意图处于严重的混乱状态,究竟要扶谁?如果就像一开始申明的那样,就是要扶中宗复辟,那么裴炎的残余势力就有可能给予或明或暗的支持,而现在冒出来这个“影子李贤”,裴炎集团当然有所疑虑,觉得这明明白白就是倡乱,谁还敢来蹚这道浑水?
其次是在战略上也犯了致命错误。 在进军方向的问题上,义军首脑人物先就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北上还是南下,争个不休。 军师魏思温不愧是位小诸葛,头脑清晰,所图者大。他提出,义军应北上攻洛阳,因为义军突起,天下汹汹,想跟着闹事捞一把的,大有人在,只要大军向西北一动,声势就会越来越大。
且匡复军初起,士气正旺,又有吊民伐罪的堂皇理由,在气势上是占优势的。朝廷方面仓促应战,内部纷争,虽兵多但不一定占强势地位。一战之下,义军或许可以凭着旺盛气势破敌。 他的理论,就是趁着人心可用,速战速决。打下或者围住东都,逼迫武则天下台。特别要避免打长期战,以免义军后劲不支。
这是很有眼光的看法。 骆宾王虽是文人,但毕竟读的书多,知道一些兴废韬略,所以极赞同此策。 但是魏军师的那位旧友、裴炎的外甥薛仲璋,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主张先取常、润二州,他这一策,是谨慎的打法,先占住一块地盘再说,不能胜则可割据。
这种战略,在历代末世都有枭雄采用过,有的还据此成了大事。这一战略的根据是,义军兵弱,以不硬碰硬为好,先经营一块地方,待天下形势进一步大乱,再伺机北上问鼎中原。
但是,这一战略若要取胜,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天下已经大乱,朝廷无力顾及地方上层出不穷的叛乱。义军本身又不是朝廷要打击的主要目标,在义军根据地和京都之间,有其他更强的割据势力给你做屏障。
本朝的高祖李渊和六百多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以这种策略,最终拿下了天下。 而匡复军不同。此时天下的愤怒者也许不少,但是造反者没有家,因此扬州义军就成为朝廷要全力打击的唯一目标。
朝廷方面,不会让你慢慢去经营一个什么根据地,在短暂的筹备之后,雷霆打击会紧随而至。 义军虽然指望天下响应,但是你停留在长江以南,徘徊不进,那么有反心的人也必然要观望观望再说。
时间一长,最初的那股劲儿一凉,双方拼的就是实力了。朝廷方面,现在是个高效政府在执政,调集几十万大军 并不费力。试想,义军就是再能打,能比雄踞辽东七百年之久的高丽国还厉害么?
与此同时越王李贞起兵造反,并且劝纪王李慎反武,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公元690年09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武周。废唐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名武轮,迁居东宫。幸好没改成武旦。。。大封武氏。
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陈王武延晖。
淮阳郡王武攸宜,安平郡王武攸绪,建昌郡王武攸宁,九江郡王武攸归,恒安郡王武攸止,会稽郡王武攸望,河内郡王武懿宗,临川郡王武嗣宗,河间郡王武尚宾,高平郡王武重规,颍川郡王武载德,淮阳郡王武延秀,咸安郡王武延祚,高阳郡王武崇训,新安郡王武崇烈。
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又改立唐中宗为储君。唐睿宗则贬为亲王,封号相王,他的五个儿子(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被封为郡王。
武则天为了巩固政权,血腥无比。永昌元年(689),连州别驾、鄱阳公李諲(高祖之孙)秘密策划去庐陵迎立中宗李显,事情泄露后,李諲与太宗的孙子李炜等12人被杀,天宫尚书邓玄挺是李諲岳父,也以知情不报罪被杀。
载初元年(690),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捏造谋反罪,诛杀高宗第四子李素节及其9个儿子,高宗第三子闻讯,惊恐之下,自杀而死,其子7人也被杀。
同年,又杀高祖第二十一子密王李元晓的长子李颖等21人,诛其亲党数百家。至此,李唐宗室几乎被杀尽。
武则天任用酷吏,大杀宗室大臣,李唐宗室近支被杀尽,除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李旦以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被全部诛除。
十四年间的五十八个宰相,被杀被贬各有二十一人,占百分之七十二以上。 武则天终于落下了一个“千古忍人”的恶名。无论如何,武则天还是像一颗流星划过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苍穹,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引发着后人无限的思考。她所有的意义,就在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
……未完,待续……
http://www.xshuquge.net/txt/5390/21194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