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奸李辅国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hu feb 26 13:02:39 cst 2015
李辅国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则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也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强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玄宗;然后又把对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强令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唐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
对于李辅国的不法行为,宗室李岘(这个人提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李恪的后代。)多次举报给唐肃宗,然而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唐肃宗却把李岘贬出了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肃宗的第三子建宁王李倓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然而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的中伤,以致最后皇帝下诏赐死了建宁王。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可是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宝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支持越王李系。
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太子,策划越王继位。
张皇后和李係商定的计划就是:在宫中埋伏一队人马,然后矫诏召李俶和李辅国入宫,废掉太子,做掉李辅国,二人坐地分赃。
张皇后当即拟旨,召二李入宫。李係则找来了自己的亲信——内监总管硃(zhu)光辉、段恒俊、马英俊、啖庭瑶和陈仙甫五人(都是死太监),密令五人从所管的太监当中挑选出百十名青壮年,发给铠甲兵器,埋伏于宫门两侧,只等李俶和李辅国入宫后,便趁机发难。
应该说,这个计划还是蛮周密的,但很可惜,得加个程度副词:近乎。他们还是少考虑了一点,那就是李辅国的实力。李辅国深受肃宗的信任,得以掌管禁军多年。毫不夸张地说,宫中到处都有他的眼线,这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他都了如指掌。加之,最近他又和程元振勾搭在了一起,耳目更为灵通。
张皇后和李係前脚刚刚部署完毕,后脚就有人把他们的阴谋泄露给了程元振和李辅国。
李辅国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面对这种危局,他倒是很淡定,眉头一皱,就计上心头了。
程、李二人连夜召集了数百名禁军悍卒,带至凌霄门外设伏。
天色微明之时,太子李俶急匆匆地来了。他的心眼儿比较实,一听说父皇下诏,也没有多想,赶紧入宫见驾。
李辅国看见太子来了,赶忙迎了上去,抢先告了状,说张皇后和越王李係图谋对殿下不轨,已经在宫中设下了埋伏,就等着您进去送死了。
李俶听了,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不会吧?皇后想要害我,这我早就知道。但是,越王李係是我的弟弟,和我的关系一向都很好,他怎么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程元振也相帮着李辅国劝说李俶,怎么不会?皇位就一个,越王也想当皇帝啊!陛下已经被张皇后控制起来了。他们现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李俶慌了手脚,事发突然,他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李辅国早就有了主意。他见太子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话,便将具体的计划部分(注意这个词儿)托出:咱们不如来个将计就计,程元振率兵潜伏在宫门之外,老奴和殿下您去叫门,等到城门赚开之后,我们一起涌入宫中除逆,殿下你就先在飞龙厩等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李俶见李辅国连自己的安全问题都考虑到了,心中十分感激,好,就按你说的办吧。
李辅国见太子终于点了头,心中大喜,便领着十几个心腹簇拥着太子,前来叫门。
里面的硃光辉、段恒俊等人听说太子与李辅国来了,请示过张皇后与越王之后,先开了一条门缝,见太子、李辅国一行只有十几人,便放心地打开了宫门。
岂料,宫门刚刚开启,李辅国一挥手,两名禁军拉着太子回头便向飞龙厩跑去。硃光辉等人这才发现事情有变,赶紧上前来关门。李辅国的手下一拥而上,拔出刀剑,与宫中太监对战起来。趁着这个功夫,程元振也率着埋伏好的士兵冲了上来。
门关不上了。
结果不用想都知道,宫中的那些死太监哪里会是禁军士兵的对手,不一会儿的工夫,便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越王李係、硃光辉、段恒俊、马英俊、啖庭瑶和陈仙甫等六人全部被俘。
结束了?不,还没结束,真正的罪魁祸首张皇后还没逮着呢!可是,李辅国敢抓一国之后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答案是他真得敢,如果不敢,他就不是李辅国了。
李辅国让程元振在外面候着,自己带着一帮全副武装的心腹,向张皇后的寝宫冲去,结果没找到人。原来,张皇后早就得到了消息,一颗心儿吓得怦怦乱跳,着急忙慌地跑到肃宗的寝宫,躲了起来。她一个劲儿地安慰自己,李辅国胆子再大,想来也不敢在陛下的面前乱来吧?
然后,李辅国就来了,杀气腾腾地来了。他进屋一看,发现肃宗也正在看着他。那一刻,李辅国有点儿害怕了。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所畏惧的,那就只有肃宗皇帝一个人了。肃宗躺在病床上,双眼圆睁,全身抖做一团,他的眼睛中闪耀着暴怒的光芒。他没有想到,他一贯宠爱的李大善人居然敢拿着刀剑闯入宫中。
其实,他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李辅国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发现,肃宗根本就动不了,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我靠,吓死我了,动都不能动了,还给我摆主子的威风。李辅国根本就不理肃宗,仔细地瞅了瞅,发现了龙床后瑟瑟发抖的张皇后。
李辅国大踏步上前,拽着张皇后就往外拖。张皇后哪料到李辅国居然这么嚣张,吓得不得了,一边儿死死地扳住床杆,一边向老公大喊救命。肃宗见李辅国居然敢对一国之后动粗,气得当时就一口气背过去了。李辅国见肃宗死了过去,更加地肆无忌惮拉扯张皇后。
没了jj的男人力量也比女人大。张皇后终于被拖出了寝宫。李辅国一面命人将张皇后押到偏殿看管,一面派人去搜捕张皇后的亲信。正在这个时候,肃宗的第六个儿子兖王李僴带着人赶来救援。李辅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李僴等人一概拿下。
忙乎完这些之后,李辅国才想起来,里屋还有个肃宗皇帝呢。他跑回屋里一看,肃宗已经死了,死得透透的。堂堂大唐皇帝,居然死得如此窝囊,真是让人可悲可叹。
时为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十七日,距玄宗太上皇驾崩之日仅十三天。肃宗李亨生于唐中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在位五年多(公元756年—762年),享年五十二岁。
他是唐朝诸帝当中唯一一个在外地称帝登基的皇帝。他登基之日,安史叛军已经攻陷两京;他驾崩之日,安史之乱仍未平定。不过,小玉要为他讲句公道话:至少,他稳定住了局势,大唐并没有亡在他的手上。他老爹留给他的烂摊子,他并没有完全收拾好,但是能收拾到现在这个程度,也算是不错了。
世界上最怕的那个人死了,李辅国现在已经无所畏惧了。他假传圣旨,说张皇后、越王李係和兖王李僴三人合谋造反,即刻处死。三人百口莫辩,被活活勒死。张皇后的一干亲信也被全部处死。
一时间,宫中哭声一片,惨叫连连。
随后,唐代宗继位,改元宝应,年底,李辅国遇刺身亡。
……完……
http://www.xshuquge.net/txt/5390/2119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