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把烟灭了 >第三章,童年的回忆
加入书架

第三章,童年的回忆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wed mar 11 15:43:18 cst 2015

    回到宿舍,齐飞才觉得头好疼。喝醉酒的人见了风几乎都这毛病。他此时脑子可是清醒了许多,其实他已经在的士车里把这座并不太大却也算繁华的城市从南坐了个北。给人家的哥几次说错了地方,要是遇个坏心眼,早把自己扔街头了,可看看这天、这人。唉!怎么能忍心,就拉着转悠唄!自己嘴里说到哪就拉到那,可一到地方又说不对,就继续转… …现在总算是真正完成了的哥的使命了。

    想想这也不是自己的品性啊!真有点过分,于是一头扎到床上,顺手拿出一包香烟,刚点燃… …

    “把烟灭了,怎么在我床上抽上了。”进来一刚换了岗的战士,齐飞才意识到自己走错了宿舍,小战士走近一看,突然改口:“齐干事,不好意思!我以为是小陈了,您继续、继续… …”

    … …

    齐飞下意识想起来,可头实在是很疼,就这样躺着不动,自己感觉舒服了好多!于是让小战士去他宿舍休息!他在这里睡会儿。小战士磨叽了一会,也只能这样了,人家不起来,自己能咋办,!谁叫人家是干部了。

    把烟灭了… …

    齐飞不由自主喃喃自语,这熟悉的四个字又出现在脑海中,思绪又飞回了过去,让他又想起了一些人和一些事——————

    那还是个艰苦的岁月,对于很多地方而言,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西北偏僻的一些小山旮旯来说,虽然日子改变了,生活和过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和别的地区相比,似乎就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没有电;没有车,各种电器更不用说了。连电都没有,洗衣机、电视机这些高级玩意往那一搁,还不如往那放两块相框了。再说,那些玩意这里人都没见过(当然是过去,可不是现在)。噢!对了,这电器倒是有一个????收音机(装的是干电池,大型一点的整个村子就三台,别的都是巴掌大小的)。驾驶工具可比现在的奔驰宝马拉风,就是老式的那种倒了都扶不动的自行车,红旗牌的。只有大队书记和老师家才有。

    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说说齐飞想起的那个人吧!要说这个人,我们还得往远扯,读者朋友也别急,这可是个重要的人物,她身上的故事可多了。咱们就慢慢说吧。

    齐飞从小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娃,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双双离世,对于两位老人怎么去世的,我们就不提了。按村里人的话说是老天的安排。对齐飞来说,那是他的命。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他相信命运。还好他有两个姐姐,都比他大好多,一个早嫁了,一个就和他生活在土窑里,把他跟孩子一样养活着。他对于父母来说是个老来得子,如果父母没出意外,他肯定也是家中的活宝。谁叫他命苦了,这也没办法。不是说嘛????老天的安排。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他也忘了。反正年纪小,心里的伤疤也好的快,但他们那时候绝对特别的艰难… …

    故事从他上初三开始吧。

    初三转眼快毕业了,齐飞的性子犟的就从不拐弯,一个劲想要考高中去城里上学,可他真的是什么都不会,落榜是百分之二百的。这个怪不了他,家里在村民的帮助下,给他姐找了个上门女婿,他姐那年才16岁,找个上门女婿也是想把这个家拉活。这是村民的一片好心,也许细心的读者已经看出了一些东西,这姐弟岁数也相差太大了吧!要是现代还可以理解,这过去的人思想境界可没那么高,我这样给你解释吧!他妈妈是病故的,之前不敢再生养了,可过了十几年后身体好点呢,这农村人嘛!不生个男娃准不罢休!最后一生下他病情又加重了,可以说他妈妈的离世和他有直接的关系。我又扯远了,我们在说说这上门女婿吧!

    他姐姐在他顽皮的时候会动手收拾他,可他姐夫不一样,经常给他买糖吃。有时候挨打的时候还护着他,这人属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一天书没念过,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可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庄稼人的账还是会算,是个慢性子,过去出过远门,在山西要过馍,后来跟着别人去外地上过工地,见过汽车、高楼… …所以,就是这个家过得艰苦点,将就着还是能生活下去。

    命运的确让人有时候无法生存,但你终究拿它没办法,他毕业什么也没考上,他们学校只考了一个,还是因为人家的父亲是正式教师才加了分的,勉勉强强上了个县二中,那时所有人的梦想就是县一中,听说只要上了一中就保证能上个大学,对于桃花村的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一个遥远的梦,也不怪他们个个脑子缺弦,聪明的娃还是蛮多的。主要问题还是他们投胎的时候选错了地方,娃娃们早上走两个小时才能到村大队,基本上都是月亮伴着前行,太阳伴着入校,感觉走这么远的路,学校肯定非常好,错了,只不过是从这座上爬到另一座山,总是走不出个山。学校的环境是你无法想象的糟糕。其实各村子也有学校,只有一、二年级。上三年级就要去村大队。各村社的这些学校就没被当过一回事,只有一名教师,而且两个年级的娃娃们都在同一个教室,教室从中间一分为二,这位老师,怎么说了,虽然不是正式的,但也可以一直往下干,还可以自考成为正式教师。他教完一年级的,然后在给二年级的娃娃上课。有的娃娃脑子活泛,上了一年级这学就不用上二年级的,什么也就会了,一天来了就只转悠,打个陀螺、掏个鸟窝、打个小架,刚才还哭的一塌糊涂,鼻涕眼泪抹在那个被土涂了一层一层的小脸蛋上,又笑着找别的娃娃玩去了。冬天一个个冻得通红通红的,按照那位老师的话:“一群秋毛鬼”。掏鸟窝就会被打雪仗代替,小架那是vip永久型的,正如娃娃们脖子上的垢甲一样,常年都不退去。齐飞也是这样过来的,本来各村庄的学校是要被撤掉的,可是不行啊!娃太小,根本走不动,所以各村庄的学校就没撤成,为的就是让娃儿们长大一点。大队的学校只有两名正式教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但初三所有的课程他们都带。

    其实他们自身就不咋样,能教好学生娃娃吗?后来,来了两个自愿者,是名副其实大学毕业来的,听说教个两三年还是要走。去城里教去,这里只不过是个过渡。再说说那两个本校的正式老师吧!虽说是正式的,也只不过是凭着关系和几乎大半辈子为这个学校奉献的老资格才转正的。五年级的数学难度大点的都能把自个儿憋死。有时干脆就让娃儿们不要管了,一两道题拉不了多少分的。你现在大概明白了吧?这样的地方能出现北大清华的学生吗?!就是放一个神童也会变成顽童,基本上有多半的娃们五年级一毕业就辍学了。第一,自己也不想上了,看着放羊娃自由自在的,自己也有些动心;第二,所有父母都是让娃娃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上学没啥用处,当然也有考上大学以后在乡镇上班的,村民们一般都不会羡慕,按照他们的话来说:自家祖坟上就不出那股子青烟,自家娃就不是那种优质品种;有的干脆认为上学就是乱花钱,还不如存着拿钱给娃将来娶媳妇用。

    说句心里话:就这山旮旯里的娃娃们,都还真不是什么孬种子,娃儿们脑袋瓜子够用着来,就是没有阳光和细雨按时沐浴。初一开始的时候那两自愿者都不上,别的不说,单就英语娃儿们都会落下分,教英语的是个山寨版的,还是个半路出家的。用他自个儿半土不土的话来说:连中国话都说不好,还学什么外国话,倒不如放羊去,挣钱娶媳妇,过家去。

    唉,想想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确实是一个艰苦的土地啊!
  http://www.xshuquge.net/txt/10983/27731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