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人物补全录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sat mar 07 16:14:28 cst 2015
晋国:
晋文公: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胥臣、魏犫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重耳乃晋献公的姬妾狐姬所生,狐偃和狐毛是狐姬的亲兄弟。后因献公的宠姬骊姬的诬陷,不得已开始了19年的逃亡生涯,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在六十二岁当上国君。之后选贤任能,改革政治、军事制度,使晋国很快富强。
主要成就:拔擢贤能、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
相关典故:退避三舍、贪天之功、竭泽而渔、师直为壮、人莫予毒、危如累卵、兵不厌诈、艰难险阻、行将就木、志在四方、渭阳之情。
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又称舅犯、咎犯、臼犯、狐子,春秋时晋国国卿。晋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称舅氏,有“文公心腹”之称。其父狐突,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乡宁县人) 。随重耳逃亡在外19年,为文公之心腹,曾经重耳逃至齐国时,受到齐桓公的厚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以至重耳乐不思蜀,最后狐偃在重耳喝醉之后,强行将重耳带出齐国。后官至上军佐。 帮助晋文公改革内政,以“尊王”相号召,平定王子带之乱,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西南)战胜楚军,使晋文公当上了霸主。
家族起源:狐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狐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大狐氏,为春秋时期晋国原始旧姓。据传说,大狐氏原姓姬,因其先祖被分封在狐氏大戎(今山西吕梁山区) ,故以地名为姓氏,称大狐氏。在晋国建立初期,真正的宗周贵族是不多的,叔虞只带去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等极少数姬姓族人,大部分还是土著居民,晋国大夫狐氏到底出于姬姓王室,还是当地土著民族,在史籍中无考。事实上,晋国的“胡”风一直是很浓厚的,从西周初期受封于唐邑,后改唐为晋,建立晋国。其时,晋国人与周边民族通商、通婚的现象一直就十分普遍,国君也不例外。在史籍《左传》中称,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汉朝史学大家司马迁也认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不过,当时也有其他民族是姬姓的——那么,两周之际狐氏大戎的首领狐突(晋国重臣狐偃之父,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的外祖父),其祖上到底是姓姬还是姓狐?是土著民族还是宗周后裔?如果是出自土著民族,那么到底是戎(羌)还是翟(狄)?均已经颇为渺茫难考了。
主要功绩:随重耳流亡19年
执政晋国,使晋国国力迅猛发展
勤王、城濮之战
晋文公言:“偃言万世之功”
赵衰:赵衰(?—前622年):即赵成子。嬴姓,赵氏,名衰(cui),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曰“成季”。亦称孟子馀。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他的祖父赵夙为晋献公将军,替晋献公征讨霍国。赵夙生赵共孟,赵共孟生赵衰。
晋文公将女儿赵姬嫁给赵衰为妻,生了赵同、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婴齐三个儿子。
赵衰为选择侍奉献公的几位公子进行了一课占卜,结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时,结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重耳由于骊姬之乱逃亡到在狄的翟,赵衰做随从。翟人讨伐廧咎如,得到两个女子。翟君把年少的女子季隗给重耳为妻,年长的女子叔隗给赵衰为妻,生了赵盾。赵衰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共计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晋国。晋文公所以能返回并且成为霸主,大多是赵衰的计策。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后,是为晋文公,赵衰做原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国家政事。
先轸: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胥臣:字季子,别称司空季子、臼季,晋将。早年曾追随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力劝重耳接纳秦穆公之女怀嬴。回国后任下军佐。城濮之战中以虎皮蒙马,率战车击溃战马受到惊吓的陈蔡联军。后推荐贤臣郤缺。
胥臣于晋文公回国后被分封于臼,故又被称为臼季。(前657-前570年12月)曾为丞相。
魏犫:(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魏犨又称魏武子。《左传》载其为毕万之孙,《史记》载其为毕万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
魏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曾任戎右。
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魏犨曾在一次与曹国的战争中违抗命令,擅自进攻僖负羁并烧了僖负羁的家,而且在进攻的过程中受了重伤,这让晋文公很不高兴,想下令杀了他,但由于他在紧急时刻表现出身体的强健,所以晋文公觉得他还可以继续打仗,才免去他的死罪。
由于魏犨只是一介武夫,所以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直到他的孙子魏绛时,才得到晋悼公的重用,魏氏从此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为后来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打下基础。
勃鞮:又名寺人披、履鞮,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宦官(寺人)。前656年,因骊姬之乱,晋献公派勃鞮到蒲城谋杀公子重耳,两天的期限,勃鞮一天就到了。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离开了北狄。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勃鞮见晋文公,晋文公开始不能原谅勃鞮,勃鞮以齐桓公和管仲之事说服了晋文公。他告诉了晋文公吕省、郤芮谋反之事。前635年,晋国收降原国,勃鞮向晋文公推荐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
吕省:(?-前636年),字子金,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史记》作吕省,《左传》作吕甥,因为封地在阴、吕和瑕,所以又作吕饴甥、瑕吕饴甥、阴饴甥、瑕甥。前650年,与郤芮一起拥立晋惠公。前645年,秦晋韩之战之后,晋惠公被秦国俘虏,他到秦国去,劝秦穆公支持晋惠公。言辞就是所谓的《阴饴甥对秦伯》。晋惠公被放回。前636年,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吕省、郤芮先是背叛晋怀公,迎立文公重耳,后又害怕文公报复惠公党羽,想火烧文公寝宫以谋害之,被勃鞮告密,吕甥、郤芮渡黄河逃到秦国去,秦穆公将他们诱杀。
郤芮:春秋时期,晋献公征伐翟人,战斗中,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叔虎的二儿子郤芮后来又被封在冀邑(今山西河津东北),又称冀芮,后衍生出冀氏一族;三儿子郤义是郤至的先祖,后衍生出温氏。郤氏在晋国世袭卿位,郤芮是晋国旧族。晋献公为国君的时候,郤芮接续叔虎做大夫,是公子夷吾的党羽。
公元前655年,骊姬之乱,公子夷吾出逃在外,郤芮跟随夷吾出逃。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里克等人在国内杀死了骊姬姐妹所生的公子,准备迎立公子重耳的时候,郤芮向公子夷吾献计,从而使夷吾得到秦国的帮助,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
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郤芮,吕甥拥立从秦国逃亡回来的太子圉即位,即晋怀公。
前636年,秦穆公派军队护送公子重耳回国。晋怀公的心腹吕甥和郤芮临阵倒戈,重耳成功即位做了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文公。怀公圉抵抗失败后被迫逃亡高梁,被重耳派人杀死。
晋文公回国之后,郤芮怕晋文公会惩罚晋惠公的党羽,于是就和吕甥一起密谋烧掉晋文公寝宫以谋杀晋文公。不料,他们的计划被寺人(即宦官)履鞮告发了,两人虽烧毁宫室,却没有找到晋文公。计划失败后二人逃亡秦国,后被秦穆公诱杀。
郤芮的这一反叛行经,后来还影响到了儿子郤缺的政治生涯。
http://www.xshuquge.net/txt/11473/28588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