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蓝红诔 >第六回 毛泽东凭吊菜市口
加入书架

第六回 毛泽东凭吊菜市口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ue mar 24 09:14:54 cst 2015

    敬告诸位网友:

    《蓝红诔》一书业已上传到第二回,本应上传第三回。我考虑到为给网友一个全书的轮廓,先可采用分段上传的方式,即择初段、中段和末段分别上传几个章回,让诸位对此小说写作手法和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然后再按部就班地顺次上传。

    不要紧,本小说每章回基本上是一个故事,不会因隔章截回地分段上传而吊了网友的胃口。

    《蓝红诔》作者 孙庆明 敬上。

    欲知毛泽东,须看《蓝红诔》

    诸位网友:

    现将我的小说《蓝红诔》呈上,望点阅。并说明如下:

    一、 本人久患高血压耳鸣诸疾,勉强挣扎写作。《蓝红诔》全书共一百二十章回虽已基本完稿,但尚未全部审核校正。只能隔时每次数章或一章见诸网端。俟发至近百章回即止。

    二、 亟深赖诸位网友惠评,弟敬乞示知,诚当聆教。

    三、 《蓝红诔》全书约一百零八万字。欲出版,则苦于囊中羞涩,购不起书号,亦垫付不起印刷出版费用,屡不敢问及。企望社会各界人士鼎助。

    小说《蓝红诔》作者:孙庆明

    二0一五年三月十三日于河北蔚县

    《蓝红诔》作者:孙庆明,一九五一年生,祖籍河北吴桥,现住河北蔚县。老三届插队知青,务农三年,曾当过普工、瓦工,木工,电工和以工代干。八0年着手写作《蓝红诔》。

    联系电话:13784551760 孙庆明

    第六回 毛泽东憑吊菜市口 杨开慧含泪赋燕京

    这一日,正值夏末秋初之际,杨开慧来到景山东街三眼井,找到吉安东夹道毛泽东的租房处,进得门来,对毛泽东笑着邀道:“你来北平初来乍到的,有些地方的景致从来没有见过。我来北平近一年多,逛了一些景物。明天我给你当个导游,陪你这个湖南的土包子游览一下昔日京城,如何?”毛泽东欣然应诺。

    次日凌晨模模糊糊方亮,但见天气睛朗,万里无云。杨开慧起床后,梳洗毕,与父母招呼一声,即赶来敲毛泽东住处之门。开门后,杨开慧见毛泽东尚有惺眼朦胧之状,打趣道:“哈哈!我今天抓了一个懒汉!快快收拾。赶早不赶晚。倘若是用一天的时间逛北平,可转不了几个地方。”毛泽东边手忙脚乱地盥漱,边扭头问道:“嗨!你今天打算领我到什么地方?”杨开慧佯怒道:“我不姓嗨!我姓杨,叫杨开慧。------嗨!去不去北坡明朝十三陵,谒一下长陵、定陵等处,尚亦有些趣味。”毛泽东摆摆手,断然拒道:“我宁肯再远一点的去八达岭登长城,看居庸关,也不会给古人去上坟。”杨开慧笑道:“那去不去香山?”毛泽东道:“香山我已经爬过了,确有情趣。真有一览众山小的味道。我这个人就特别喜欢居高临下的看风景。------依我说,今天你既然是陪我,须得依我。远处暂且放到以后再去,今天我们不妨只转一下城里。皇家御苑暂不光顾,商家店铺先不进,我还是想爬一爬京城里能登高俯视之处。要是没有山,有个高一点的坡也行。”杨开慧应道:“城里陶然亭倒有高坡,尚能远望。不过还有景山,登上景山,就能俯瞰眺望全京城。”毛泽东大喜道:“必得到景山一趟。还有菜市口、汗漫舫是必须要带我去的。再有须得去西单一趟,找到林清起义的灵境胡同,看一看则了了我的宿愿。天安门前也得仔细看一下。”

    杨开慧诧异道:“菜市口我去过,我也知道素昔是犯人秋后问斩之处,不过是平平常常一道街。至于汗漫舫,在什么地方?”毛泽东说:“听说就在宣武门附近的米市胡同,胡同里面有个南海会馆,汗漫舫就在会馆里边,去了我再给你讲。”杨开慧随道:“咱们要去哪儿我听你的。至于怎么个溜达法你还得听我的。咱们须得挑近路,看一处不能多待,顺路再看些别的景致。我看咱俩是该坐黄包车的坐车,该步行的就一、二、一,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省劲,要不转不了几处就没劲了。”毛泽东笑着应道:“一切听从你老的安排。”杨开慧又说:“还有,我出个主意:咱俩逛不能白逛,游幸瞧完后须题诗,或填词,或是我们俩人各做一篇〈燕京赋〉,且不能敷衍应付,必得分出高低方能生色。也不枉了你我游逛之旅。”

    毛泽东边点头边笑着答道:“你之所说极是,这个又有何难。不是我吹的,杨老师的得意门生岂非庸碌之辈,诗词赋文样样上乘。何况,得意门生即将摇身一变成为东床快婿,更得在未来的夫人面前露上一手。若比不过你老,尚有何面目跨进杨家门坎。”

    说笑间,俩人已收拾妥当,双双起身。杨开慧问道:“润之,你定,咱们先去哪里?景山就在眼皮底下,是先爬景山还是先去西单。”毛泽东说:“咱们先去西单,绕回来后登景山便是了。”两人随坐上三轮洋车,溜陡坡,爬峭拱,绕团城,钻牌楼,爬上金鳌玉( 虫字上有一撇+柬)桥,过文津街,俩人提心吊胆地坐在左右颠簸的车上,好不容易过了西四。

    须臾,快到西单时,杨开慧对蹬车人说:“师傅,在西单灵境胡同处停一下。”到西单,俩人下了车。毛泽东让杨开慧向路边人打听,走过一段凹凸不平的土路,方寻找到灵境胡同。只见一片没胫的荒草,累累丛冢,断墙颓瓦,甚是冷落。又寻到灵济宫残址,但见古木荫深,清幽凄静,昔日碧瓦黄甃,时脊时角者,已成残垣断壁。毛泽东摸着一棵古松,叹道:“一身之事震神州,一席之地系天下。看来谋事虽在人,成事却在命,劫数已定,无力回天。可惜林清,没有结果嘉庆皇帝的性命,自已却送了命。”毛泽东回过头来对杨开慧说:“你知道吗?清朝嘉庆十八年,草民林清竟敢率区区数百名天理教徒,乘嘉庆皇帝出游热河入际,举行京城起义,围攻紫禁城。终因寡不敌众,以卵击石,憾成败局。若论胆识,我等皆不如林清。我倘若亦能率数百人搞个什么起义,也不枉此一生,虽死犹荣也。”

    离开灵境胡同,车到宣武门外米市胡同,两人下车,付完车资后一路打听一路寻觅,终于找到南海会馆旧址。跨进会馆大门,守门人迎上前来------就见门口站着一对男女。只见:

    男的约摸有二十岁出头,身材高挑,骨格不凡,英俊清秀,丰神迥逸,秀彩夺人。敝巾素袍,难掩胸中大有丘壑之才;文质彬彬,处处暗露气度不凡之异。双目炯炯,鼻若悬胆,嘴角下有一痣。

    再细看那女的正值妙龄年华,淡妆不施脂粉,衣娟素无艳服,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腻嫩,容貌姣好,姿质妙绝,出落的超逸清秀。

    守门人略拱手询问道:“敢问两位来客到此有何事?”毛泽东拱手笑问:“敢问师傅,此处可是南海会馆?”守门人答道:“正是,不知来客要寻找何人?”毛泽东道:“我们不是找寻人,只是来看一看南海会馆,找一找康有为先生住过的汗漫舫。劳烦师傅能否领我们到汗漫舫领略一下。”守门人欣然应诺道:“可以。”随领着毛泽东和杨开慧穿过会馆院中用五色石子漫铺成的甬道,来到北跨院。只见满眼皆是疏落摇曵的花木,迎风飘香,树荫匝地,真显得一片雅静殊幽。守门人指着院中的树道:“会馆的这个北跨院即是康有为先生当年的住处,因此院中当年曾有七棵槐树,又叫七树堂。两位客官你们可转一转,看一看,我就不陪了。”辞别守门人,毛泽东即携杨开慧在院中游览起来。但见堂前有一条曲折游廊与交错堆垒着的灵珑山石相连,长廊壁间嵌着摹刻苏东坡观海棠帖片的石刻。毛泽东对杨开慧说:“我给你讲,这个地方就叫汗漫舫。为何叫此名字?你来看,这个院子中的北屋形象小船,三面窗上镶着五色玻璃,光线明亮,康有为先生戏称其为汗漫舫。”杨开慧听了,不禁啧啧称赞道:“真是天地皆春色,乾坤一草盧。”

    毛泽东扭过头来,直盯到杨开慧脸上,诧异道:“你怎么也会知道康有为先生的这两句诗。”杨开慧挑高了眼笑着说:“难道就许你知道,我就不能知道?”毛泽东不禁开怀哈哈大笑道:“真是高人就在眼前!”

    毛泽东拉着杨开慧的手,仔细地观赏起汗漫舫来,一边对杨开慧说:“据我所知,当年康有为先生在此写过许多诗文,编纂过书籍,亦在此策划过戊戌变法。你知道:我一生中最祟拜的人是康有为先生。康先生是中国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第一人。就在此院中,康有为先生和他的学生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创立知耻学会,力陈变法------不幸於百日维新之后逃亡日本,滬转西欧。”

    看到毛泽东在南海会馆如此流连忘返,杨开慧说:“看够了没有,看够了就赶快看下一个。”

    俩人又到宣武门外大街南口,问寻找到北半截胡同。这是一条南北方向的胡同,此胡同的南面,路西有一座地势较低的房子,则是昔日的浏阳会馆。据路人说,此时的浏阳会馆已成了民居。

    敲开门,一老者迎上前来,杨开慧忙上前向老者说明来意,老者欣然命进,并亲自带路。毛泽东与杨开慧双双走进昔日的浏阳会馆,只见会馆里房屋不多,前院有东房五间,后院有西房五间,后院五间则是浏阳会馆的主房。老人说:“当年谭嗣同先生就住在这五间房的北套间里,并自题这间屋名为‘莽苍苍齋’,你们二位抬头请看。”果见一块“莽苍苍齋”的横匾悬挂在门厅之上。毛泽东道:“老先生,我听说,谭嗣同先生在住所的门口题过一副对联,上联是:‘家无儋石’,下联是:‘气雄万夫’。此联可在?”老人道:“可惜,康有为先生看到此对联,认为此联口气太大,锋芒毕露而容易招祸,劝谭嗣同先生改写一下。方改成一副比较含蓄隐喻的门联,上联是:‘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下联是:‘于时处处, 人亦有言’。”毛泽东随走近堂前一看,门联却是:云声雁天夕;雨梦夜堂秋。毛泽东不禁叹道:“这也是一副好对联,不知出自何人之手?”老人道:“这是谭嗣同先生临遭逮捕之前,自撰的一副门联贴上的,我们就保存至今。”

    毛泽东站在会馆旧址后院五间主房前,对杨开慧说:“我长这么大,最佩服的人就是谭嗣同先生。你知道:谭嗣同先生身上有浩然之势,慷慨之气。想当年他被袁世凯出卖之后,百日维新烟消云散,维新派的人,变节的变节了,跑的跑了,躲藏的躲藏了,唯有谭嗣同先生不躲不逃,早知大难即将临头,仍旧端坐在这座浏阳会馆里,从容道:‘变法流血自嗣同始!’------有谁能做得到?在狱中,谭嗣同先生拾起地上的煤渣,在牢房墙壁上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杨开慧见毛泽东在浏阳会馆里一个劲地徘徊,随劝道:“你看也看了,该走了。------我怎么觉得这个地方有点阴阴森森的,好赅人的。”毛泽东道:“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浏阳这两个字你不是不知道,离我们的老家不远的。“杨开慧道:“浏阳,浏阳,说得模糊一点就是留阳。留阳,阳是何物,就是头,就是脑袋。怪不得谭嗣同把脑袋留在了浏阳会馆。但凡叫浏阳的也免不了碰到这个灾难。”毛泽东道:“可不能这样说。”杨开慧即道:“倒不见的。快走吧!”

    辞别了老者,出了会馆,来到菜市口。但见人群熙熙攘嚷,热闹非凡。街上的浮土不时扬起,黄尘扑面而来,不愧为冲途要道,将古刑场之萧萧杀气冲淡的无影无踪。杨开慧道:“你说也怪,皇上为何偏偏选中这么个热闹的场所杀人。”毛泽东笑道:“你有所不知,常说:‘刑人于市,与众弃之。’说白了,也就是杀鸡给猴看的这个缘故罢了。”

    到路北。两人走到遍身斑剥的一处药铺面前,但见门厅上横挂着“西鹤年堂”之招牌。杨开慧对毛泽东讲道:“老北平的人,凡熟悉历史典范的,大概都知道这家药铺。且不说这四个字的牌匾是出自大奸相严嵩之手迹。只是历朝秋审勾决之日,在菜市口斩决犯人时,这个‘西鹤年堂’门口照例搭个席棚,监斩官升座,面前摆着一张长桌,待时辰一到,监斩官将朱笔一勾,刽子手随将鬼头刀一挥,此时,但见红光一闪,血喷如注,犯人的脑袋就叽哩咕噜地滚到地上去了。”毛泽东道:“可见此处必是谭嗣同先生身首异处,横尸当街之所在。我听说,谭嗣同先生临危之时毫无惧色,刀架在脖颈上仍旧泰然自若。什么是英雄,这才是英雄好汉。其临终之绝命诗更是令人冲冠沸腾。今天,在我现在所站立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谭嗣同先生血洒就义之处,我当用谭嗣同先生的诗句来憑吊祭奠我一生中最敬佩的谭嗣同先生,还记不记的。我给你念一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说到此处,毛泽东挥手叹道:“可惜,戊戌变法那年谭嗣同先生被斩首示众,死时才三十三岁。”

    从菜市口绕道北行,到西长安街,过望家楼。只见两边宫墙高耸,楼殿恢宏。毛泽东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杨开慧道:“这叫望家楼,是乾隆因其香妃怀念故乡而建的。附近是皇家御苑,叫中南海,往北是北海,加上景山,这一块都是供皇帝及皇亲国戚游玩的地方。”

    毛泽东笑着说:“真是好地方!我们结婚后,在这个地方租间房住倒不错。可惜房租贵些。”杨开慧因道:“真是小市民之见!有本事的把中南海给咱们买到你老的名下,让我住进去反倒好。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命,有没有这个勇气!”

    毛泽东哈哈大笑,道:“这算什么!,区区一个小中南海,有朝一日我非争到手不可,让你住上一天,我就了了心愿。”

    俩人沿长安街东行,只见昔日桓亘皇城和紫禁城前的阙前天街,看到眼前平坦大道,杨开慧说:“这条路俗称神路,又叫御路,全是用平整光亮的大石板砌成的。全北平还另有一条这样的路,就是沿着圆明园大宫门至西直门的石辇路,”毛泽东称赞道:“好路。”又指着路旁成堆的垃圾,道:“路虽好,这一带却脏的很。”

    说着,两人来到天安门前。杨开慧告诉毛泽东道:“这里则是燕京第一去处,右社稷左宗庙,东属春掌生,西属秋掌死。天安门前东边是户部街,西边是西皮市,你看,昔日这里是官署王府林立,是礼户工吏兵部衙门之所在。”毛泽东对杨开慧说:“咱们不妨往南再走走,离远处再看。”俩人随沿着天安门前到正阳门之间整洁的石板路走了一段,再往回看:但见天安门城楼殿宇画栋,气势雄伟;飞檐斗拱,金碧辉煌;肃表洁桥,鎏龙嵌门;怒狮烁灯,宫墙高耸。

    毛泽东点头不语。俩人相伴往北边走边看,来到周绕飞龙、上卧云板、顶蹲(犬+孔)兽的华表前,毛泽东手抚汉白玉的坐狮角柱,半晌才问道:“你知道北平是何时兴建的?”杨开慧说:“元代时忽必烈在此修建宫殿,修筑城池,开凿运河,正式建都,号称大都。明代初,改大都为北平。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杨开慧又给毛泽东讲,前门南面是大栅欄,只见昔日的栅欄封街,今日却是人群熙攘。远远望去,但见堂祥庄齋园如鳞,比比栉是,铺店似茵,车水马龙。看到此番热闹场景,毛泽东却连连摆手道:“快走,快走。这里没得看。”

    走到王府井,毛泽东意欲再往东走。杨开慧说:“我看算了吧。不要往东再走了。一则是崇文门城楼的南面修了铁路,火车通过,众人皆避让,人多拥堵;二则是前面是东单和东交民巷。自从八国联军打进北平后,东长安街和东交民巷都划为外国租界,连同台基厂一带也变成了租界的兵营和操场。门口立着‘中国人与狗不能进入’的牌子。------趁早别看了,看了也生气。”毛泽东皱着眉头说:“我记得有一天去逛圆明园,站在残垣断壁的大门口,竟停留了好长时间。我就搞不明白:偌大的中国,堂堂的大清,几十万八旗雄兵,竟被几万个外国鬼子打的屁滚尿流,狼狈逃窜------真是不可思议。”

    已是午错,略略过了吃中午饭的时机。两人随到王府井吃京城里久享盛名的侯家混沌。吃毕,稍事休息,喝了杯茶。毛泽东探过头来对杨开慧说:“我想去琉璃厂的古书古物地摊上去看一看古书旧籍,还想搜罗一些六朝或唐宋的古碑拓本。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历来不爱摆弄秦汉时代的鐘鼎,唐宋的陶器,元明清的盆碗瓢盘之类东西的。”杨开慧因说:“我知道你素昔酷爱书籍碑帖,但今天恐怕是没有时间了,像你这样在别的地摊上翻看书籍就盘桓终日的,到这儿,最起码得一整天。过一段时间再来吧。------先过灯市,登景山。”

    过灯市。杨开慧对毛泽东说:“此处与前门大栅欄一样,是内城最繁华之处。沿灯市街两旁都是层楼楹柱,铺里百货聚集,楼台上设氍毹帘幕做为酒宴之地。每年正月初八开始喧闹,扎起灯棚,高悬灯火,结彩挂花。夜里灯火通明,从远处看似若星衢。观者如云,仕女不禁。只是好景不长,从八国联军攻进北平之后,灯市日渐冷落了。”

    杨开慧和毛泽东相携跨进景山大门,两人气喘嘘嘘地爬上煤山。杨开慧领着毛泽东来到明末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下,,但见槐枝低垂,树叶颓蔫。毛泽东抚摸着树干,叹道:“此树难承帝王之身,过不了多久,将必将枯萎。”

    两人登上煤山之顶,只见一座四角突起的攒尖式古亭耸立在山顶,檐下横匾题曰:“万春亭”。两人携手拾阶迈步进入亭内,毛泽东双手扠着腰,杨开慧站在旁边伸手搂着毛泽东的胳膊,两人居高尽情远览。

    向南望去,只见紫禁团城,角楼粉垣环护,一片玲珑瓦顶,葱郁松柏。近见崇阁巍峨。松柏遮檐,宛如锦嶂,飞檐斗壁,皆掩隐于苍松翠柏之间。

    西边则是一脉清流注入皇城。北,中,南三海宛如玉带,曲折萦纡,明湖滉漾。细细眺望,赏观太液湖波,随风荡漾,继见琼岛春阴,翠岗乍起,林木葱郁,繁花似锦。

    往北望去,近处最嘱目的便是鼓楼,远处则遥见蓟门烟树,居庸叠翠。杨开慧遥指北方隐隐群峰涌起一带,道:“润之,你看,远处在迤逶青山掩映之中的,则是明朝十三陵寝,悉数傍山曲列。”

    却说毛泽东一向酷爱登高眺望与俯瞰远览。此时,看到远处一片巍峨建筑,天成景物,尽收眼底,恁令毛泽东喜形于色,惊叹不已。杨开慧笑着问道:“怎么样?”毛泽东连连点头,应道:“好!好!”杨开慧拍拍毛泽东的胸脯,笑着说:“每到重阳节,明朝的皇帝们都会登临景山,俯视他的重重殿宇和无限江山的。”毛泽东笑着摆摆手,说:“我来到北京,没当了几天的皇城根下的子民,就能进入昔日的皇家御苑,并且站立在京城最高的亭子上,看看燕京名都的风光美景, 很是不错了的么。”

    两人从景山下来,找到一家挂着“闻香下马”招牌的小酒铺。

    进铺后,毛泽东笑着问杨开慧:“累了,也饿了。天还不算晚,咱俩得先吃点什么呢?要不我回到住处还得自已生火做饭喽。”杨开慧四下瞅了瞅,方说:“看来,这个小饭馆有炸酱面。润之,京城炸酱面是北平最有名的风味小吃,干脆,来碗炸酱面得了。”毛泽东特意要了一小碗油炸小红辣椒,就着辣椒,每人吃了一碗炸酱面,毛泽东又将一碗油炸红辣椒清了个底朝天。

    饭后踱步,杨开慧说:“今天我们逛得不少了,差不多了。咱俩不妨到野茶馆去憩息一下。品品茶。------顺便完成咱们的作业。来时我已带了白纸铅笔。你惯用毛笔,我给你到野茶馆里借一下。”毛泽东笑着应道:“将就吧。”

    随找到一个野茶馆,进去坐定。毛泽东问道:“沿路我看到街上有不少野茶馆,怎么这么多?”杨开慧笑道:“润之,你所不知,京城里的野茶馆比比皆是,最有名的是安定门外六铺炕的野茶馆是颇有地方风味的。此外,尚有东直门外的红桥;朝阳门外的葡萄园和麦子店;东便门外的二闸;永定门外的沙子口。还有,西直门外的白石桥和朝阳庵,不但卖茶、卖饭,且能斗牌,实属老年人消遣之地。有人称坐铺、消磨岁月,等死,确实不假。”

    两人边喝茶,边动笔撰写《燕京赋》。不一会,毛泽东即已将赋文写完。杨开慧尚在一边思索一边动笔。毛泽东对杨开慧说;“你先做着,我出去买点东西即回来。”走出茶馆,毛泽东来到几位乘凉的老大爷旁边,问道:“敢问老大爷,北平城里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一位老大爷毫不思索地回答说:“是京花。”毛泽东问道:“何为京花?"大爷道:“天下人皆知,京城有三种京花,绒花,绢花和纸花。分别做成头花。插花,挂花。手工精巧细致, 似如真花一般。 三五尺之外,令你难辨真假。逢年遇节,或是馈赠亲友,或选各色各样的京花一、二种挂在胸前,或做簪饰戴在头上,或是居家插在花瓶子里,美不胜收。------附近几步就有一个京花店, 你不仿去看一下便知。”

    毛泽东连声道谢,按老汉所指寻找到花店。走进京花店铺,则仿佛进了花园,似若百花齐放,甚至还隐约闻到有花香之气味。除了花朵之外,还有绣绒制作的各种飞禽走兽,如孔雀,小鸟等。靠墙处则是用玲珑木板雕空分出的间隔,其式样或圆或方,或连环半壁,隔内安放各种款式的京花,可谓:花团锦簇,剔透玲珑。

    毛泽东分别挑了绣绒鸳鸯一对,红牡丹绒绢插花一支;粉白相欠的红腊梅挂花一支。包好付钱,走出花店,就见日落。

    毛泽东回到野茶馆,适逢杨开慧刚刚落笔完成。杨开慧见毛泽东手里拿着一个包,笑着问道:“你干什么去了?"毛泽东笑着说:“你看, 我给你买了几件礼物,不知你喜欢不喜欢?望笑纳。”杨开慧打开包,但见两只小鸳鸯毛茸茸的,羽毛丰满,令人堪叹不已,笑道:“原来你是出去买了几支京花。可惜,我脸上光光的没有疙瘩,尚无京花遮痕之嫌。”毛泽东不解,问道:“这又是怎么讲?”杨开慧笑着说:“我给你这个土包子讲个故事罢。完了你就明白了。相传三百年前,明朝有个皇帝十分宠爱的妃子因为脸上生疮,后来结了一个疤痕,故春夏季总是戴上一朵鲜花遮掩。但到了冬季,在北方找鲜花实难。即使找到亦皆戴用的时间太短。于是皇帝便命民间手巧之人为爱妃造假花。我刚刚说的我用不着即是这个缘故。------不过,这三支花倒是绝妙之作,值的珍藏。”毛泽东因问:“你最爱哪支花?”杨开慧极口赞道:“要我说,我最爱这支梅花。你看:这些梅花瓣,一个瓣能染出三种色,清晰分明,数重花瓣宛若冰绡轻叠,淡着燕脂匀注其上,裁剪似真,巧饰微妙,堪为上乘之作。”

    杨开慧小心翼翼地将几朵京花包好,放到自已的小手提包里。方道:“来吧,该交卷了。”两人即翻开宣纸,先看杨开慧之所做:

    燕京赋

    昔燕赵之地,三朝古都,东环渤海, 西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乃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和之所,九州通衢之枢,无美不收之域。

    紫禁城廓之中。銮殿仪耸,宫殿庑阁皆覆黄碧绿,飞檐斗拱,雕甍绣槛。其间苍松翠柏,坊楹碑亭,台陛甬栏。皇城殷故宫之赍围,里九外七皇城四,门门称对,幅通八达。

    阙前天街,横亘紫禁皇城,东社稷掌生,西宗庙掌死。官署百司,五府六部, 林列阙前。朱衣纱帽,肩摩毂击。 只见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竟日喧嚣。

    一城之内,筑八坛,矗九塔,拥十二台,数十观庵漫布,百余庙寺似繁星镶嵌。春意融融,十大庙会, 百货骈阗。四合方言,风味小吃,三教九流,酒旗戏鼓倾天桥。真是:王孙约队簇金貂,玉勒金骢绮陌骄。

    莘莘焉,赫赫焉,数不清风情种种。登景山尔乃纵目远览清,攀香山乍似拔长剑而倚天。晨望旭阳曜升于浩翰东海,夕眺落日沐于虞渊。遐眺遥指,心旷神怡。怎见得:卢沟晓月,金台夕照,玉泉趵突,西山晴雪。

    嗟乎!生於燕京而为荣,居於燕京辄为福。

    待毛泽东悄声读完赋文,杨开慧笑抿着嘴,鼓着腮,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问:“怎么样?”毛泽东笑了,频频点着头,道:“真是‘黄娟幼妇,外孙齑臼’也,怎么天下的好词都叫你老先生给搜罗去了。------只是别高兴的太早,且看本大人的。”随将自已的力作递给杨开慧,杨开慧将毛泽东之赋文拿到手中,四周瞅了瞅喝茶的人们,随默念道:

    燕京赋

    历朝畿辅名都,近五百年聚贤之廓。饱经沧桑,物宝天华,人杰地灵。

    天子脚下,粉饰饶乐,歌舞升平。人来賛往,三拜九叩。汇九尊之威于一城;集天下生杀大权于一人;唯集天下奇珍异宝金玉缯帛聚溢此宫。然宫殿连云,供一人居住,衙署星列,供一人发号施令;监司库局房带十作,万人贡奉帝王之家;众后妃嫔媵,数千佳丽,供皇帝逸幸,争先恐后伺侍一人;百官众臣,媚于一人。金銮殿前,多行一步即死。森森焉,毛骨悚然。团城之内,其骄奢淫逸,专横跋扈,声色宫室苑囿之乐,无以伦比。。

    叹百年疮夷,十里长安难掩国耻之泪,战乱纷起,匪霸争雄,外夷侵占,圆明奇辱,耻东交,与鬼为邻,望洋兴叹。可怜华夏,国事日蹙,耻爬苟生,受尽屈辱,耻为国人。惜锦绣河山,匪夷遍野,恨黎民百姓,屡遭炭涂。

    悲凄瀛台,流淌维新之血,景山古槐,勒悬败家之躯,延寿法源,同囚亡国之君。扶灵济残垣之壁,叹林清壮志未酬身先死;顿足西鹤年堂之前,叹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窥李闯箭矢没射之楹,叹骄兵必败之迹。

    嗚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有人挺身而出,胸怀韬略,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发奋图强,匡扶社稷于危难之际;内治顽疾,倔华夏于世界之林;外御倭寇,扬国威于诸强之前。

    欲拥有者,将为其奋斗,当出人头地。家无寸金,气冲牛斗。若称帝,则必择其为都,若为人,则必居其为民。

    杨开慧拿着毛泽东的赋文看完,点点头赞道:“润之,你的赋文有气雄万夫之势。只是写得有点短了些。”毛泽东分辩道:“哪里的话?恐怕我的字数比你的还要多。我的意思已尽在赋文中表达,既然意已尽,再写下去倒有画蛇添足之弊。”

    毛泽东从杨开慧手中接过自已的赋文,高高扬起,在杨开慧眼前晃了一晃,笑着说:“我最得意的一句是:若称帝,则必择其为都。我若称帝,你就是皇后了。”杨开慧连连摆手,道:“我断断不作什么皇后。我也没有这个命。我怎能不知:凡建成大业之人,必历经艰险,九死一生,连老婆孩子加上族人也得填上许多。到时候,等你把江山打下来,我呢,早躺到土里沤粪去了。-----还做什么皇后?”说到此处,杨开慧禁不住流下眼泪来,对毛泽东说:“我着人看过生辰八字,也掐算过,说我命中有血光之灾,命不好。”说完,将赋文撕得粉碎。毛泽东劝慰道:“你别老听那些瞎子胡说八道的。我跟你说,有人还说我是松柏命,什么命中有几个老婆。信那些干什么!天不早了,我们往回走吧。”

    回程,繁星点点,夜幕隐临。一路仍是狭窄的土路,冷冷清清,尘气飞扬,行人稀少,仅有几盏昏黄的油灯,孤零零地悬挂在所经过的胡同口上。

    坐在人力洋车里,杨开慧依偎在毛泽东的怀中,问道:“嗨!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说,是北平好,还是你的湖南长沙好呢?”毛泽东沉思了一下,说:“各有所长。依我看,人是长沙的好,城市还是北平好,你想想,历来朝代建功立业之人屡数南朝,而建都往往在北边,诸如西安,东都洛阳,汴梁,连朱元璋也得先往南边靠了靠,建在南京,尔后又北迁。”

    杨开慧笑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下面,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你现在在图书馆当管理员。今后打算怎么办?------仍是当一辈子管理员吗?”毛泽东笑道:“问得好!我这次来北平,是李大钊先生让我到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我最敬重的人是李大钊先生。也许我的一生将追随李大钊先生,信仰马列,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我一生信奉的境界。到那时,人民当家做主,吃饭不要钱,看病不花钱,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食。”

    杨开慧问道:“那财产如何分,吃饭咋的个吃法?”毛泽东笑道:“财物都是大家的,谁也不会去贪占。到那时没有贪官污吏。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吃饭有集体食堂,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且不会浪费铺张,因为全社会的人都是自觉自愿维护共产主义这个祟高目标,谁也不会使坏设绊的,人们干起活来均是忘我积极地干。到那个时候,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处处都是世外桃源般的景致,连陶渊明先生也叹为观止罢了。”

    杨开慧问道:“你能在中国实现这个幻想吗?”毛泽东笑道:“这怎么能是幻想!这是人生之目标。这是李大钊先生给我指引的路。我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至死不渝,决不回头!”

    杨开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说:“你要有这个雄心大志, 我则让你过一个门坎,你若从此门走过,则必能成大器。”随喊住蹬车师傅,说:“师傅,先不去什刹海的豆腐池胡同,你先到钟楼, 一直往北走,到德胜门时我再喊你停车。”

    倏尔已到一个去处,杨开慧直嚷道:“停车,停车!"

    俩人下了车,走到一座巍峨峻耸之门前。杨开慧对毛泽东说:“来,让我领你过过这个门。这叫德胜门。”毛泽东问道:“这又有什么讲究?”杨开慧方说道:“你却不知,京城方圆外七门均有讲究。譬如说我们早上去的西四西单,西四的西北面的门叫西直门,这座门历来是皇宫御用饮水之路,是走水车的。从玉泉山上取新鲜泉水,骡车装桶,上盖龙衣,半夜进西直门的,待水车进来后方能关城门。还有,西单的正西是阜城门,是专门进煤车的门,将门头沟和三家店所产的煤运进皇宫,至今在阜城门的门洞子里还有砖块雕塑的梅花,即为走煤车之象征。宣武门我们上午去过了,是走囚车的,凡是犯死罪之人必得经此门到菜市口行刑。我们现在所在之处即是德胜门,是京城北门之一。 叫惯了, 取其谐音为得胜门,为此,历朝出兵打仗常过此门,凯旋回师,必经此门。所以,我才让包车师傅绕了一个大弯,专门来到这德胜门前,让你跨过一下德胜门。但愿你能胸怀大志,成大器,立伟业,也枉不了我的一片心意。------往东是安定门,是走皇宫粪车的。再往东南则是东直门,因靠近运河码头,系为皇宫运木材之门。今天,我若让你走一下安定门,你这一辈子也是土木之人了。”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对杨开慧道:“还是你有心计,今天我就走走这道门,但愿将来能应验此语。”说着,携着杨开慧之手,并肩大踏步走过德胜门。过了门楼,俩人方上车,径直原路返回到豆腐池胡同,毛泽东将杨开慧送到家,又独自返回景山东街住处歇息。

    晚上,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在平时脑袋一挨枕头则鼾声如雷,这一天,躺在床上,平生第一次却难以入睡,首初尝到了失眠的滋味。不知什么原因,不管是侧卧还是正躺反正就是睡不着,满脑子里则老是翻江倒海的思来想去:自已虽然说是读了书,念了师范,当下干起了图书管理员的临时差事,可这终究不是个长事,何时才能有个稳当的工作?还有,别人都纷纷出国去勤工俭学,我该干点什么?我的信仰已定,但我的出路究竟在那里?今天到灵境胡同看了林清起义的地方,难道说我这一辈子竟要学林清那样,跑江湖,拉山头,当土匪,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不成吗?

    眼看着脑海思绪越来越清晰,毛泽东随手抽出一本书来,垫枕在脑袋下面,闭上眼睛,决意不再胡思乱想,心里只是一个劲地数数。不知熬过了几个时辰, 方迷迷惘惘地睡着了。

    列位,青年的毛泽东后来究竟选择了何种出路, 才走出了人生的窘境, 请看后面详解。
  http://www.xshuquge.net/txt/12204/2954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