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风起云涌十六国 >10章 公师藩败绩邺城,李仲儁称帝成都
加入书架

10章 公师藩败绩邺城,李仲儁称帝成都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hu apr 09 13:50:43 cst 2015

    第10章 公师藩败绩邺城,李仲儁称帝成都

    话说成都王司马颖挟晋惠帝司马衷回到洛阳后,朝政的控制权却落到了手握重兵的右将军张方手中。张方是河间王司马颙的都督,时正领军驻守洛阳。紧接着,张方又挟司马衷前往长安(陕西省西安市),至此,司马颙完全控制朝政。不久,司马颙以晋惠帝名义下诏,废黜成都王司马颖的皇太弟封号。司马颖被罢黜后,黄河以北的很多人士不满。黄河以北的人士认为,司马颖镇守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香菜营乡邺镇村)时,在卢志的辅助下,有一定的功绩。公元305年七月,司马颖的帐下督公师藩、楼权、赦昌等自称将军,在赵魏地区(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聚众起兵准备讨伐邺城的司马模,响应的人很多,部众达数万人。

    公师藩起兵讨伐司马模的消息传到了茌平县(山东省东阿县西北)牧马场,牧率汲桑不想一辈子困守在牧马场,而石勒也不想带着十八骑终生为盗,二人决定前往投奔公师藩,以图在此天下大乱之际,干一番事业。这时汲桑忽而想到,他们即将兵戎天下,而石勒还没有一个象样的名字,遂为其正式起名为:“石勒”。时年32岁的石勒非常感激这位汉族朋友,决定忠心追随汲桑。于是汲桑率领数百牧民乘着苑马,石勒带领十八骑,一同投奔公师藩。数日后,汲桑、石勒等到达魏郡(河北省临漳县),公师藩看到汲桑、石勒来投,非常高兴。石勒还向公师藩引见了十八骑,公师藩看到十八骑,更为高兴,当即任命石勒为前队督。公师藩听闻成都王司马颖正由洛阳北上,决定攻下邺城,以迎接司马颖。

    且说当时镇守邺城的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平昌公司马模,司马模听报公师藩率数万兵马来攻,非常恐惧,早已派人向镇守许昌(河南省许昌市)的范阳王司马虓求援。范阳王司马虓派他的部将苟晞带领一支人马北上援救邺城。苟晞字道将,河内郡山阳(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最初担任司隶校尉的部从事,当时的司隶校尉石鉴极为器重他。后来,苟晞又得到东海王司马越的引荐,任通事令史,后调任阳平太守。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击败篡位的赵王司马伦,以大司马身份辅政,苟晞任参大司马军事、尚书右丞。不久,苟晞再调任尚书左丞,并负责考察属下诸曹,下级官员对他十分忌惮。公元303年十二月,长沙王司马乂击败司马冏,苟晞亦因司马冏倒台而被免官,但不久即被随后上台的司马乂任命为从事中郎。公元304年,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司马衷北征邺城,讨伐皇太弟司马颖,苟晞时任北军中候。司马越兵败,晋惠帝被司马颖俘获后不久,王浚和东嬴公司马腾率部袭击司马颖于邺城,司马颖大败而挟晋惠帝退回洛阳。苟晞也此时则投奔范阳王司马虓,司马虓承制任用苟晞行兖州刺史。苟晞作风果断而且严厉苛刻,无人敢随便欺骗他。苟晞的姨母前来投靠,苟晞对其供养甚厚。不久,苟晞姨母之子请求苟晞任其为将,苟晞拒绝道:“我这个人是不会姑息犯法之人的,你日后不会后悔吗?”尽管苟晞这么说,其表弟仍坚持请求为将,苟晞于是任其为督护。后来苟晞表弟真的犯了法,苟晞依法将其处斩,姨母极力恳求宽恕其子,但苟晞坚决不听。苟晞杀掉表弟后才哭着说道:“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由此可见苟晞执法之严苛。

    就在苟晞奉命前来援救邺城司马模时,广平郡(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太守丁绍也自发带领一支人马前来援救邺城。丁绍,字叔伦,谯国(安徽省亳州市)人。丁绍为官清正,年轻时就有美誉。丁绍任职广平太守时,为政宽和,施行德政。当时黄河以北一带大乱,广平境内却很太平,百姓都“悦其法而从其令”。

    却说苟晞不日到达邺城,丁绍也率兵而至。邺城里的司马模一直紧闭城门,不敢迎战公师藩,专等援兵到来。无论石勒带着十八骑如何搦战,司马模一直未能出城迎战。当司马模听报苟晞、丁绍援兵即将来到,马上打开城门迎战公师藩,以对公师藩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公师藩并不知司马模有援兵到来,只看到司马模打开城门迎战,忙纵马上前,对司马模厉声说道:“邺城本是我家主公成都王的,你这个狗奴才,再不滚出邺城,就给我拿命来!”司马模并不答话,也不纵马向前接战公师藩。司马模将手一挥,派将领冯嵩纵马上前迎战公师藩。公师藩毫不畏惧,正要举枪迎战,就见前队督石勒带领十八骑纵马上前围战冯嵩。公师藩遂退至一旁观战。冯嵩哪里是石勒与十八骑的对手,十余回合即不敌而走。看到冯嵩退走,公师藩正要挥兵掩杀,突然听到有人高声叫道:“将军不好了,司马模的两支援兵杀到邺城了!”

    公师藩这才知道司马模的援兵来了,自己已是腹背受敌。公师藩正要传令重整阵形,努力应战,队伍哪里还控制得住,士兵早已溃败,纷纷逃散。公师藩正要转身去迎战苟晞、丁绍,就见冯嵩又回转杀来。公师藩遂和汲桑、石勒死战冯嵩、苟晞、丁绍所部。岂料苟晞、丁绍也是猛将,手下将领也个个勇敢,公师藩所部根本不能抵敌。多亏石勒与十八骑同力作战,公师藩与汲桑才能够脱险。公师藩带领汲桑、石勒等且战且退,终于撤离邺城,司马模等也没有下令追赶。

    公师藩带着汲桑、石勒一路向南撤退,打算迎接成都王司马颖。由于之后的一年中,公师藩等无事可述,不妨再来看看李雄在成都称王之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就在李雄称成都王之后的一个月,即公元304年十一月,移驻巴郡(今重庆市)的西晋益州刺史罗尚听报李雄占领成都一年后竟然称王,忙派出兵马前往攻打李雄。李雄派太傅李骧率兵迎战。岂料这一战李骧大败,慌忙撤退。罗尚所部兵马紧追不舍,竟将李骧妻子昝氏与5岁儿子李寿擒获。罗尚兵马遂不再进击,将李骧妻儿送至巴郡罗尚处。直到六年后李骧才将妻儿救回,其时李寿已经十一岁。后来李寿夺位称帝后,对李雄甚至李特宗庙不予认可,重新建立皇帝祭庙,此为后话。

    李骧妻儿被掳,痛心异常,回到成都拜见成都王李雄。李雄听报也甚感不安,但并没有马上增派兵马给李骧再去攻打罗尚。李雄自有他长远的打算,根本不会在意眼前的这场失利。李雄认为占领成都才一年时间,刚刚渡过饥荒,不宜频繁用兵,这次若不是罗尚派兵来袭,李雄也不会派李骧出击。李雄更希望蜀地百姓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他这位流民君王。所以尽管李骧非常希望再领重兵前往攻打罗尚,以图救回妻儿,但李雄只是不住安慰李骧,并没有继续用兵。

    公元305年,成汉一年无战事。公元306年四月,88岁的益州隐士范长生终于走出青城山前往成都,辅佐李雄治理国家。33岁的成都王李雄听说这位倍受蜀地百姓尊敬的大贤终于愿意前来辅佐自己,一时非常激动。李雄连忙手执笏板,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恭敬等待范长生的到来。不久,一顶轿子落于城门口,一位须发皆白,一身白衣的老者走出轿子,正是李雄期盼已久的隐士范长生。李雄连忙快步上前迎接。范长生到了成都后,李雄任其为丞相,范长生欣然接受。李雄对范长生非常尊敬,不呼其名,只称“范贤”。

    范长生到成都辅佐李雄,李雄一直不提用兵之事,全力注重安抚百姓,劝课农桑,与民休养生息。范长生对李雄所为非常满意。两月后,丞相范长生主动劝李雄登基称帝。李雄遂于公元306年六月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大成,改元晏平,大赦境内。李雄追尊父亲李特为景帝,庙号为世祖,尊母亲罗氏为皇太后。李雄还加授丞相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西山侯。李雄所建国家虽于公元304年十月就开始了,但国号却于公元306年六月称帝时才确定为“成”。由于公元338年李寿即位时又将国号改为“汉”,所以本书自此称其国为“成汉”。李雄称帝后,范长生即上疏请求准许其部曲不参与征伐之事,也不上缴租税。李雄全部恩准。

    当初李雄称成都王时,法纪尚未建立,文武百官上朝没有秩序,凭着与李雄的恩情竞相争夺班次。李雄对此非常不安,但一时也未能有好的办法。现在李雄称帝,尚书令阎式上疏提及此事,以图解决此事。阎式所奏之疏大意为:“凡是治理国家、制定法纪,还是以遵循旧制为好。汉晋旧例,只有太尉、大司马执掌兵权,司徒、司空掌管五教九土之事,而太傅、太保只是父兄之官、论道之职。之于丞相一职,秦朝曾经设置,负责统管各类政务,到了汉武末期,才破例让大将军掌管政务。如今国家基业刚刚建立,诸事尚不周全,诸公将领们位次有所不同,竞相请求设置各类官职,这些官职往往又与旧制不符。”李雄遂命阎式考察旧例,制定文武官员制度,予以施行。李雄称帝一年内无事可述,暂且放下话头。
  http://www.xshuquge.net/txt/13572/31353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