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石勒刘曜重门盟誓,刘聪刘和兄弟相残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sun apr 19 10:21:47 cst 2015
第22章 石勒刘曜重门盟誓,刘聪刘和兄弟相残
汉赵冀州刺史刘灵在广宗(河北省威县东)被幽州名将祈弘斩杀,消息很快传到同在冀州境内攻城略地的石勒那里。石勒听到祈弘的大名,想到飞龙山(河北省元氏县境内)惨败,一时甚为惊恐,更不敢再向北推进。石勒遂在冀州境内暂停攻城,静待祈弘北返幽州。不久,祈弘果然北返幽州,石勒遂招集刘灵旧部,兵马又为之增加。随后石勒所部继续在冀州境内,攻略广宗、清河、平原等地,不久又南下司州攻打阳平郡。石勒所部所过城池无不望风而降,跟随石勒的有九万余人,人马一时增到十多万人,声势浩大。
公元310年六月,石勒接到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刘渊传令,要求其继续南下协同楚王刘聪等围攻司州的河内郡(河南省沁阳市)。石勒率几千骑兵快速南下,折而向西渡过黄河,很快进入汲郡共县(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与始安王刘曜所部会师于重门(河南省辉县市西北大史村)。石勒、刘曜二人已是第二次相见,似有惺惺相惜之感。二人遂在重门盟誓,永结盟好、同朝共进。盟誓完毕,二人各率所部快速南下当日即抵河内郡境内,进逼怀县(河南省武陟县)。七月初,楚王刘聪、始安王刘曜以及赵固、王桑、石勒等部对怀县进行了合围。时西晋河内郡太守裴整正驻守在怀县,且早已派使向西晋朝廷求救。西晋朝廷已派征虏将军宋抽前来救援。刘聪获知宋抽前来救援裴整,遂派镇东大将军石勒与平北大将军王桑率部迎战宋抽。这又是一次围城打援之战,宋抽在驰援途中遭遇石勒与王桑人马,不敌被杀。石勒与王桑随即又加入到包围怀县的阵营。怀县民众见晋朝救援无望,遂将太守裴整捉拿,送与刘聪。刘聪带着裴整班师回平阳,刘渊不仅不杀裴整,还任命裴整为尚书左丞,以收拢河内郡民众之心。后来,裴整的将领郭默在河内郡结坞自守,竟被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任命为河内郡太守。
关于包围怀县以及围城打援一战,《晋书》与《资治通鉴》记载有不少出入,甚至《晋书》中又一次记载此战石勒坑埋了一万余名投降的士兵。《晋书》记述大致为:石勒部先到冀州广宗一带,然后再次南下,渡过黄河,进入司州的荥阳郡,荥阳郡太守裴纯逃往建业(江苏省南京市)。接着石勒率骑兵汇合刘聪围攻河内郡,在武德进攻晋朝冠军将军梁巨,晋怀帝派兵营救。石勒与王桑到长陵迎战梁巨。梁巨请求投降,石勒不肯。梁巨越墙而逃,被活捉。石勒骑马赶往武德,坑埋了降卒万余人,并历数梁巨罪状后杀了梁巨。
这里有一个疑问:石勒部十万人马从冀州广宗南下到达荥阳,可谓长途奔袭,似无可能。接着从荥阳到河内的怀县,方向为北上,路途不远,却只率骑兵,为何如此急切?在武德进攻梁巨,却又在长陵迎战梁巨,岂不矛盾?在长陵活捉梁巨,骑马赶往武德,无故坑埋降卒,还历数梁巨罪状,记述不够严谨。
再来看看《资治通鉴》关于这段事件的记述:秋,七月,刘聪、刘曜、石勒、赵固与王桑,包围晋朝河内郡太裴整于怀县。晋朝派征虏将军宋抽前往救援。石勒与王桑迎战,斩宋抽。河内郡民众捉拿裴整,开城投降。刘渊任裴整为尚书左丞。河内郡将领郭默率残兵坚守河内。晋朝并州刺史刘琨,任命郭默为河内郡太守。从上面的记述来看,没有提到梁巨,晋朝的援兵是宋抽。怀县民众捉拿太守裴整投降汉赵,裴整还被汉赵任命为尚书左丞。从这里看不出坑埋降卒的记述,以当时刘聪等皇家兵马在场,且后来刘渊还任命裴整为尚书左丞来看,当时石勒应当不可能坑埋万名降卒。
再说刘聪率领汉赵皇家兵马回到平阳,刘渊患病日重。七月十日,刘渊自知生命无多,在光极殿召集群臣诸将安排后事。太子刘和、嫡子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庶子楚王刘聪、侄子始安王刘曜以及太傅陈留王刘欢乐、大司空江都王刘延年、大司马长乐王刘洋均于大殿列坐,刘家其他诸王如永安王刘安国、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西阳王刘璿等亦参加本次朝会。
刘渊任命陈留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洋为太傅,江都王刘延年为太保,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录尚书事,齐王刘裕为大司徒,鲁王刘隆为尚书令,北海王刘乂为抚军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始安王刘曜为征讨大都督兼单于左辅,廷尉乔智明为冠军大将军兼单于右辅,光禄大夫刘殷为左仆射,王育为右仆射,任顗为吏部尚书,朱纪为中书监。刘渊还任护军马景兼左卫将军,永安王刘安国兼右卫将军,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西阳王刘璿,都兼武卫将军,分别掌管皇家禁卫军。汉赵采用胡汉分治,刘聪为大单于就是管理胡人的最高统领,不久就在都城平阳城西筑“单于台”。安昌王刘盛幼年时,不喜博览群书,只读《孝经》、《论语》,认为能够照着这两本书上做足矣。晋朝御史中丞李熹感叹刘盛道:“初次相处时他很随便,等到深入结交,才发现他态度严正,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君子’啊。”刘渊也认为刘盛忠诚可靠,所以病危之时,对其委以重任。
七月十六日,刘渊命太宰刘欢乐等重臣进宫,接受遗诏,辅佐太子刘和执政。七月十八日,刘渊去世,年龄不详,太子刘和继位。
对于刘渊临终前的安排,有三个人大为不悦。第一个便是新皇帝刘和的舅舅呼延攸。刘渊因呼延攸品德败坏,所以在位期间,始终不予升官,只让他做个宗正。第二个是侍中刘乘,他一向与楚王刘聪不合。第三个是卫尉刘锐,作为西昌王,对自己竟未被列入托孤大臣,感到不满。七月二十日,呼延攸联络刘乘与刘锐去找皇帝刘和。呼延攸非常担忧地说道:“先帝虑事不周,当今形势对皇上非常不利。现今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这三个亲王在京均拥有兵马,大司马楚王刘聪又统御十万大军,驻防近郊。臣恐陛下宝座只是暂时借坐。”
刘和性格嫉妒猜疑,待人刻薄寡恩,但对呼延攸这位舅父却十分信任。刘和一听此言,连忙问道:“该当如何?”呼延攸等说道:“请皇上召见掌管禁卫军的左卫将军马景、右卫将军永安王刘安国、武卫将军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西阳王刘璿等,请他们尽速行动,除掉四王。”
当夜,刘和即召见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等各位禁卫军将领,把决定告诉他们。刘盛立即反对说:“先帝棺木尚在堂上,四位亲王并无叛逆行为,一旦自相鱼肉,天下百姓将如何看待陛下?现今汉国建立只有数载,尚有诸多战事有待众位亲王,陛下千万不可听信谗言受人挑拨,怀疑自家兄弟!不信自家兄弟,难道要信外人?”呼延攸、刘锐大声吼道:“今日之议,无可更改,休得胡言?”喝令动手,当场砍死刘盛。刘钦震恐道:“惟陛下是从。”
七月二十一日,刘锐率马景攻击楚王刘聪大营所在的单于台,呼延攸率永安王刘安国攻击齐王刘裕所在的司徒府,刘乘率安邑王刘钦攻击鲁王刘隆,武卫将军刘璿与尚书田密攻击北海王刘乂。刘璿、田密立即倒戈,反而奉戴刘乂,劈开城门,投奔刘聪。刘聪获知消息,立即下令备战。刘锐得知刘聪已有准备,自知不是对手,竟立即撤回,与呼延攸、刘乘联合攻击鲁王刘隆、齐王刘裕。呼延攸、刘乘怀疑刘安国、刘钦不肯同心协力,可能另有打算,遂斩刘安国、刘钦。当天呼延攸等斩杀刘裕,第二日,斩杀刘隆。
七月二十三日,刘聪率兵从单于台出发进攻皇城之西明门。刘锐等逃到南宫,刘聪长子刘粲率前锋兵马尾随而入。七月二十四日,刘粲率前锋兵马在南宫光极殿西室斩杀即位刚刚七天的刘和,俘获呼延攸、刘乘、刘锐等,绑缚大街,枭首示众。
文武百官奏请刘聪登基称帝,刘聪认为不可:“现今先帝三位嫡子虽已不在,只因我为庶子,且尚有嫡子北海王,当请北海王即帝位。”北海王刘乂固辞不受,见刘聪不答应,便痛哭流涕。群臣认为刘乂尚小,坚决拥护刘聪登基。许久之后,刘聪方说道:“北海王及群臣虑及汉国仍面临诸多困难,又因我年纪较长,故而推我为君。国事为重,我怎敢再辞?待到刘乂稍长,我再把皇位归还给他。”
公元310年七月,刘聪登基,大赦,改元光兴。刘聪尊嫡母单氏为皇太后、生母张夫人为帝太后。刘聪册立妻呼延氏为皇后(刘聪的呼延皇后是刘渊的呼延皇后的堂妹)、弟刘乂为皇太弟兼大单于大司徒。刘聪封皇子刘粲为河内王、刘易为河间王、刘翼为彭城王、刘悝为高平王,任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
关于北海王刘乂,史书上亦存疑点。刘渊于公元308年纳单氏为妃,就算当年生下刘乂,到公元310年七月,刘乂不过三岁。退一步讲,就从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称王起兵后,纳单氏为妃生下刘乂算起,到公元310年时,刘乂不过七岁。刘乂被封为北海王也许与年龄无关,但几岁的小孩子即为抚军大将军兼司隶校尉,不知如何带兵?至于刘乂不肯就位,也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够明白的。
http://www.xshuquge.net/txt/13572/3225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