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胡适的书房,国学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mon may 04 13:18:24 cst 2015
我和蒋廷黻在胡适的邀请下,来到了胡适在北京大学的家。
到的时候,吴妈正在做饭,闻着香喷喷的味道,我不禁觉得更饿了。
胡适在北京大学的家很宽敞,听胡适说他目前是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系主任,住的还算可以,厨房,书房,客厅,卧室,厕所等一应俱全。
胡适的老婆是一个圆脸的妇女,胖胖的,一脸的富贵相,待人接物大大方方的,看上去是个大家闺秀。
胡适的老婆看着我和蒋廷黻,冲着蒋廷黻笑着说道:“廷黻也来了啊!”。
接着看着我说道:“这位就是老家的亲戚吗?”
“额,”我挠挠后脑勺,不知该怎么说。
胡适连忙笑着说道:“是我原来在中国公学的同学。”
“哦,”胡适的老婆点了点头,“看上去倒挺年轻的,是哪里的人啊!”
“上海人。”我笑着说道。
这时胡适的儿子在地上跑来跑去的,吵吵闹闹,指着我说道:“你不是这里的人啊!”
胡适的老婆赶紧拉住,呵斥了一声“go”,接着笑着说道:“你们先去适之的书房聊天吧,我和吴妈准备饭菜,回头叫你们。”
来到胡适的书房,额,说实话,我也是很好奇这个将来就像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一样会与鲁迅齐名的家伙的书房会是什么样子的。
和所有文人的书房一样,胡适的书房也是相当的杂乱,不过文人的书房杂乱有一个特点,就是该乱的地方很乱,不该乱的地方则绝对整洁。
一个写字台,写字台上一个绿罩灯,一张卧床,大概是胡适平时看书看累了用来休息的。台上床上相当的杂乱,但是摆放书的书架却是相当的整齐,各种书目码放的整整齐齐的。
我到书架前翻了翻,发现这些书一般都是一些陈旧的古籍,泛黄破损的比比皆是,靠近之后就问到一股子泥土的味道。
蒋廷黻进来之后就坐在了胡适的床上。
“哪来这些旧书啊!”我看着问蒋廷黻。
“适之可是要将中国的古典文化整理一番呢!”
“哦,志向远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我接着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古书,是《红楼梦》,额,封面用毛笔端正的写着――程乙本《红楼梦》。
胡适莞尔一笑,接着说道:“整理国故,一为出自兴趣,如果说还有什么大原因嘛,只是要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让现代的人明白,中国古代的文化,也不过如此。”
“哦?”我翻了翻《红楼梦》接着看着他发出了奇怪的一声,“好一个不过如此,睥睨千年啊。”
蒋廷黻接着笑着说道:“适之对我国的古代文化,确实有一些偏见。”
“哪有偏见?”胡适笑着说道,“我只是在陈述事实嘛,而且同时要将这个事实证明给你们看。”
蒋廷黻只是摇头,“我专攻历史,哪像你,做学问却还涉猎律师的口才。”
“怎么证明啊?”我说。
“简单的说来,中国的文学,建筑,美术在世界文化史上没什么地位的,美术,你看,近年来都是在模仿,建筑上学建筑的学生都出国留学,哪有在国内搞学问的。”
“梁思成就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我说。
“哦,”蒋廷黻笑着说道,“这小子我知道,也是在国外镀过金的。”
“文学怎么了?”我说道,“至少唐诗三百首不错的吧。”
胡适莞尔一笑,“唐诗三百首中虽然人才辈出,但是古人的路已然走错了,单拿出诗圣诗仙来说,严格的说来,李白的想象力还有可取之处,杜甫嘛,也仅仅是‘对对子’比较严谨罢了,其他少有佳作。”
我去尼玛了个币的,这是胡适吗?
我仔细看着胡适,有些不敢相信。是不是这个人是个文痞,仅仅是跟胡适重名又长得比较像罢了。
这时,吴妈端着茶走了进来,将茶盘子放在了写字台上悄然退了出去。
我想到韩寒说了一句“我个人比较欣赏梁实秋,林语堂,鲁迅,钱钟书这些文采和文字天赋比较好的,比较不喜欢巴金,冰心,茅盾等文采比较差的。”遭到了围攻炮轰,而且扣上了大帽子,胡适就这句话,直接将中国这几千年的破花船一杆子打翻子,多少人呛水,不得咬死他啊。
额,作为一个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好青年,必须要反驳他了,接着我说道:“中国文学不行?你搞毛线啊,”我接着将手里的程乙本《红楼梦》拿给他看,“这本《红楼梦》怎么样,《红楼梦》可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啊!”
胡适呵呵笑着说道:“一个‘满族新旧王孙与汉军纨绔子弟的文人’的作品,何足多道哉!相比较而言,和纳兰性德却在一个水平上。可曾读过纳兰性德的诗句?”
我摇了摇头。
“你看没看过《红楼梦》啊?”我看着胡适问道,“你知不知道《红楼梦》的文字有多美?”
其实我是没看过《红楼梦》,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耳濡目染的,装装博伊还是可以的么。
我随手在书架中翻了翻,又翻出一本《甲戌本石头记》。
“来,喝茶!”胡适拿出两盏茶递给我和蒋廷黻。
我接过一盏茶,看着茶水清澈明亮的很,接着拿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芬芳的清香,看来是好茶,尝了尝后,滋味口感确是十分的鲜爽。
“这是白马毛尖吗?”蒋廷黻问道。
“廷黻倒是尝出来了啊!”胡适笑着说道。
蒋廷黻喝了一口,接着笑道:“我老家湖南的,这是湖南特产,我要是连这个都尝不出来,我可真是瓜娃子咯。湖南是茶乡,这白马毛尖是湖南特色茶品之一,因为产自雪峰山脉的白马山支脉而得名的。年轻游学的时候,我曾经到过白马山,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山下鲜水烹茶,那时的回忆啊。”
“哦。”我点点头,看着茶杯说道,“其实喝就喝么,何必知道他来自哪里,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难道还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听到这里,蒋廷黻“噗”的一声将喝到嘴里的茶又喷了出来,茶水流到了胡适肚子上。胡适看到蒋廷黻的样子,接着一口气上来,茶水窜到了气管里,憋得脸都红了。
两人低头捂着嘴咳嗽着。
我看着两人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至于么!”我笑着说道。
两人笑了笑,最后终于是平复住了心情。
“你看的是不是后四十回的《红楼梦》啊,后四十回的连狗尾续貂都不算。”
“后四十回是可以的。”胡适拿出手帕擦了擦肚子上的水渍,“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但是也确实有不可埋没的地方,你比如说,司棋的死,鸳鸯的死,凤姐的死,都是很精彩的小品文字。他的很多悲剧眼光,不能不让人佩服啊。”
我看着胡适笑着,虽然我们刚认识一会,但是他和我已经算是很熟悉了,尤其他说出一些很韩寒的话,让我在心里觉得这人很平易近人,也就开始说些朋友之间的话。
“我真艹了个去了,”我说,“我说什么好,你就说不好,我说不好吧,你就说好。适之,你是存心跟我作对啊。”
胡适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笑着连连摆手,“不是,话赶话就赶上了。”
“好吧,我对你是无语了。”我说,“跟你说话,我真是秀下限的逗比啊!我承认学历不行,适之就要人艰不拆啊!”
“人艰不拆?”蒋廷黻看着我奇怪的说道,“哪里的典故?”
“就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意思。”
“楚三对国学挺有研究啊!”胡适看着我说道,“说出的话语言倒是精髓洗练。”
“切,都是以后的流行语。”我说。
这时吴妈走进了书房,看到胡适的肚子处湿了一大片,连忙上前问道:“胡先生,这是怎么了?”
“哦,没事。”胡适说道,“就是洒了一点水。”
“现在天太冷了,我给你找件衣服换上吧。”吴妈看着衣服上的水渍说道,接着看着我和蒋廷黻说道,“太太已经做好饭了,去吃饭吧。”
“行。”我说道。
吴妈带着胡适去找衣服,出了书房就看到胡适的老婆正端着一碟子的菜,看到吴妈后说道:“吴妈,厨房里还有几个菜,你去端出来吧。”
“胡先生的衣服湿了,我先给先生找件衣服换下来。”
“哟,怎么那么不小心啊!”胡适的老婆看着说道,“行了,吴妈,你去端菜,我给他找吧。廷黻,还有那位适之的同学,你们先坐下,我去帮适之换衣服去。”
“行,”蒋廷黻笑着说道,“真是麻烦你了,做了那么一桌子的菜。”
“嗨,”胡适的太太叹了一口气,“哪有什么,都是朋友嘛,常来坐坐也是极好的。”
我的眼睛紧紧盯着桌子上的菜,发现菜中挺多豆腐的,便说道:“适之喜欢吃豆腐吗?怎么那么多豆腐啊?”
“胡太太烧得一手徽州菜啊!”蒋廷黻笑着说道,“徽州菜中,豆腐比较多。胡太太常请我们吃她烧的豆腐。”
“你是湖南人,”我说,“湖南那边的臭豆腐好吃吧。”
“恩,不过跟徽菜比,各有千秋吧。”
吴妈端了两碟子菜出来,菜中也有豆腐。
“呵呵”我笑道,“胡太太倒是挺会做豆腐的,想来适之早把豆腐吃腻了吧!”
看了半天的豆腐,最终我将目光放到了两碟子的烤鸭上,两碟北京烤鸭全切成了片状,红灿灿的,泛着火焰的颜色,好象是从火焰中涅磐的凤凰,看上去特别的好吃。
胡适的儿子看着我死死盯着他面前的烤鸭,眼睛里满是恐惧,接着伸手将烤鸭的碟子慢慢往自己的身前拉了拉。
“靠!”我轻声对着他说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胡适的儿子看着我,接着说道:“你是猪八戒穿越过来的。”
http://www.xshuquge.net/txt/15304/3297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