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刘备求才 老崔苦劝【2】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sun jun 07 14:13:37 cst 2015
就在刘备这一愣神的功夫,徐庶笑了笑,随后转身离去了。
“哎――,先生,”刘备冲着徐庶的背影喊道,可是徐庶已经走远了,刘备只好作罢。
不管那么多了,刘备在心中暗想,反正今天自己是去住持襄阳庙会,又不是上阵打仗,管它是能救主还是碍主呢,此刻不用去管了。
想到这里,刘备带着甲士继续前往襄阳了。
殊不知,蔡瑁早已经在襄阳埋伏好了三百甲士,就等着刘备前去送死呢。
闲话不多说,却说刘备到了襄阳,代表刘表面见了当地的一些有名望的乡绅官吏之后,这庙会就开始了。
那时住持一个庙会跟我们现在的领导去某个地方视察基本上是一样的,先发表一篇长篇大论,随后和当地的官员在一起吃一顿饭,如此就算结束了。
而刘备现在,正和诸位官员吃的高兴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在这时,只见一位男童走了过来,附在刘备的耳边悄声的说了几句。
刘备听此,当即找了个理由离席。
刘备匆匆来到后院,一眼就看见了刘表的长子:刘琦。
“皇叔,”刘琦赶紧上前。
“贤侄?”刘备见刘琦感到很意外,“你怎么来这里了?”
“皇叔,大事不好了!”刘琦说道,“蔡瑁那个奸贼已经在外埋伏了三百精兵,正要加害皇叔呢,皇叔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什么?”刘备大惊,“我和蔡瑁无冤无仇,他为何要加害于我?”
“皇叔,蔡瑁此人心胸狭窄,向来不能容人。”刘琦说道,“当初皇叔来荆州的时候就是他极力阻拦,想必皇叔是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故此引来杀身之祸。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皇叔还是赶紧逃命吧!”
“唉――,”刘备长叹一声,“只怪我此次没有带子龙前来,要是有子龙在我身边,纵是他十个蔡瑁我也不放在眼里。”
“皇叔不必担心,”刘琦说道,“在来这里的路上,我已经派人将此消息送到新野了,相信赵将军很快就会赶来的。”
“多谢贤侄,”刘备说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不过,皇叔,”刘琦说道,“您现在不能继续待在这里了,谁不定蔡瑁什么时候就带人杀进来了,您还是赶紧离开吧。”
就在这时,一甲士跑了进来。
“公子,城外东、南、北三处都有蔡将军的人马把守,只有西门空虚。”
“皇叔,您听见了吧?”刘琦一脸的焦急,“趁着西门没人,皇叔赶紧逃命吧。”
刘备也意识到了事情的紧急性,“贤侄,你保重。”
随后,刘备解开的卢马的缰绳,飞驰着向城西逃去。
来到城西西门,门吏问刘备为何匆匆离去,刘备不答,只顾着向西逃命。
门吏自然挡不住刘备,只得将此事告知蔡瑁。蔡瑁得知之后,也顾不上盘问是谁泄密了,赶紧率领着三百甲士向刘备追去。
却说刘备出了西门,向前行了不到十里,突然遇到了一条大溪拦住了自己的去路。
注意,这条溪可不是我们平常印象中的小溪,而是一条宽数丈的大溪。这檀溪水通长江,其波甚是紧急。
刘备来到溪边,一看这情况,就知道渡不过去,于是赶紧勒马准备往回赶。就在这时,刘备见城西处已经是尘土大起。刘备知道,这是蔡瑁带着人已经杀来了。
没有办法,现在要是回去,只能做蔡瑁的刀下之鬼。
想到这里,刘备只能催动的卢马走入檀溪,缓缓向对岸走去。
可是,那檀溪实在是太深了,的卢马还没走到一半忽然马失前蹄,陷入了淤泥之中,动弹不得。
而刘备的衣襟,这时也都被浸湿了。
就在这时,刘备忽然想起了不久前徐庶对自己所说的话。
“的卢啊的卢,”刘备仰天长叹,“看来今日,你真是妨碍我了!”
谁料,刘备此言一出,那的卢马仿佛神仙附体似的。大叫一声,随后纵身一跃,竟从檀溪里跃了出来,稳稳地落在了对岸。
落地之后,刘备睁眼一看,简直不敢相信!从的卢马起跳的位置到对岸,至少有三丈也就是九米的距离,它是怎么跳过来的呢?
而就在这时,刘备又想起了诸葛亮的话,的卢马能在关键的时刻救自己一命。由此看来,与徐庶相比,诸葛亮还是更胜一筹啊!
刘备越过檀溪,望向东岸,只见蔡瑁已经带着大批人马赶到了。
“刘皇叔,”蔡瑁大声喊道,“为何半道逃席而去啊?”
刘备看着蔡瑁,“蔡将军,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何要加害于我?”
蔡瑁见刘备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阴谋,赶紧说道,“刘皇叔不要轻信他人离间之言,我并没有想要加害刘皇叔。”
蔡瑁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打着手势让手下人放箭射杀刘备。
那刘备久经沙场,也非等闲之辈,见蔡瑁手下人试图搭弓引箭,二话没说,立刻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看着那宽阔的檀溪,蔡瑁不禁疑惑了,“这个大耳贼是怎么过去的呢?”
剿杀刘备不成,蔡瑁只得引兵回城。行至半道,正好遇见了带着几百甲士从新野匆匆赶来救驾的赵云。
见着蔡瑁,赵云当即问道,“我家主公何在?”
蔡瑁答道,“刘皇叔逃席而去,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赵云是谨细之人,不敢轻易造次,于是带着众人继续向前而行。
隔着远处看到那么宽阔的一条大溪,赵云知道,骑马是根本过不了这么宽而深的大溪的。于是,赵云赶紧勒马回去,拦住了蔡瑁。
“蔡将军,你请我家主公前来赴宴,为何要领这么多的兵马?”
蔡瑁笑着答道,“赵云,你也不想一想,荆州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赴宴,我为荆州上将,其能不带兵前来保护?”
赵宇担心刘备,急火攻心,当即问道,“那你把我家主公逼到哪里去了?”
“赵云,你说话小心点!”蔡瑁说道,“什么叫我把你家主公逼到哪去了?明明是他在席上吃到一半忽然骑马离去。我是担心刘皇叔的安危所以才带兵追来,想着保护刘皇叔,却想不到追到檀溪的时候你家皇叔就已经不见了。”
听了蔡瑁这一番话,赵云一时间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没有证据能证明蔡瑁想要谋害刘备。
想到这里,赵云带着人马再次向檀溪这边赶来。赵云来到溪边看时,只见隔岸一带水迹。
赵云心里不禁暗想,“难道主公连马跳过了溪去?”
却说刘备跃马过溪,似醉如痴,心想:“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刘备不禁感慨:“小小牧童就有如此本事,我不如他啊!”于是便停下马看着那牧童。
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问道,“将军莫非就是破黄巾的刘玄德?”
刘备听此,当时一惊,“你只是一偏僻村落的小童,如何得知我的字号呢?”
那牧童说道,“我本来并不知道,可是我常在师父身边服侍,有客人前来拜访的时候,多次和我师父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雌,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就是将军。”
刘备听此,当即问道,“你师父是何人?”
那牧童答道,“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
刘备再问,“那你师父都和谁是朋友呢?”
小童答道,:“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庞德公乃庞统何人?”
“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牧童答道。
玄德曰:“汝师今居何处?”牧童遥指曰:“前面林中,便是庄院。”玄德曰:“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童子便引玄德,行二里余,到庄前下马,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玄德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童子指谓玄德曰:“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水镜曰:“公今日幸免大难!”玄德惊讶不已。
小童曰:“此刘玄德也。”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水镜问曰:“不知刘皇叔从何而来?”
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
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因问玄德曰:“吾久闻刘皇叔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曰:“不然。这是因为将军左右不得其人的原因。”
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无奈始终找寻不到!”
水镜曰:“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么能说无人呢?”
玄德曰:“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水镜先生说道,“伏龙、凤雏,两人得其一,可安天下。”
刘备闻后又惊又喜,急忙问道,“伏龙、凤雏乃何人也?在下又能在哪里找到他们呢?”
面对刘备的追问,水镜先生只是笑笑,“将军,今日天色已晚,将军可以在寒舍暂住一夜,明日再和将军细说。”
刘备见水镜先生不愿再探讨这个话题,也就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了。
水镜先生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玄德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
只听水镜先生问道:“元直这是从何而来?”
刘备赶紧起床,心中暗想,这水镜先生可是不是一般人。如今有人深夜来访,想必也不是寻常的朋友,必是在哪里隐居的大贤。于是,刘备披衣走到门边仔细聆听道。
只听来者答道,“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此留了一封书信拜别于他,深夜赶到这里,来看望先生。”
水镜先生笑着说道:“元直你身怀王佐之才,应该选择一位明主而为其奔忙,为何要自降身价去见什么刘景升呢?更何况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只是元直你不认识罢了。”
来者说道:“先生所言甚是。”
刘备听到这份对话后心中十分惊喜,心里暗想,此人应该就是水镜先生白天口中所说的伏龙或者凤雏了吧?想到这里,刘备想出来见一见此人,但是又怕造次,于是一时之间便在原地徘徊不定。刘备再转念一想,如今大贤就在眼前,如果自己还是这么犹豫不决的话,那么就要和贤才失之交臂了。于是,刘备赶紧整理好了衣着,推门向客厅走去。
见刘备前来,水镜先生和那位深夜前来拜访的好友顿时将目光转向刘备。
“刘备见过两位先生,”刘备入门便拜道,“这位先生深夜来访,不知是伏龙、凤雏中的哪一位啊?”
那人见是刘备,当即笑道。“哈哈哈,我乃萤虫之光,哪敢和日月争辉啊!将我认作是伏龙、凤雏,这不是折煞我吗?再说了,刘将军,我们白天刚见过,您现在就不认识我了?”
听那人这么一说,刘备赶紧抬头仔细看来。夜里光线较弱,再加上自己刚才着急,所以一时之间没有看清眼前这人的长相。现在再看,这不是白天在山道上被自己不小心撞倒的那个人吗?
“先生,是你?”刘备感到很惊讶,这世界实在是太小了!
“刘将军,我们又见面了。”徐庶说道。
“哈哈哈,”一旁的水镜先生是聪明人,一见这情形就知道刘备和徐庶之前见过,“看来二位还真是有缘啊!来,刘皇叔,元直,你们别站着了,坐下谈吧。”
就这样,刘备、水镜先生和徐庶三人坐下,开始谈论起来。
经过一番谈论,刘备才知道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名为徐庶,字元直,和水镜先生是好朋友。
见刘备和徐庶相谈甚欢,水镜先生很有眼色的在一旁默然不语,只是品着自己面前的茶盏,面带微笑看着眼前的两位。
这一番谈论,一直从深夜二点多谈论到早上六点,可是刘备和徐庶仿佛如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相谈甚欢,丝毫不感觉到疲累。
在谈话中,刘备被徐庶渊博的学识所叹服,而徐庶,也对刘备匡扶汉室的志向和仁义待人的处世之道而十分赞赏。从他们二人的言语之中,颇有英雄惜英雄、相见恨晚的感觉。
不知不觉,天已经是大亮了。
“先生,”最后,刘备觉得时机成熟了,“不知先生此后,有什么打算?”
“我原本是想出来找一位贤主为其鞍前马后、效忠于他,也算不枉费我的一身学识。”徐庶说道,“谁料偌大的荆州之主、素来美名远播的刘表刘景升都是一个不思进取之辈。唉,我实在是大失所望,看来,我还是回我的山间老林和诸位好友整日谈笑风生,蹉跎余生算了。”
听徐庶这么一说,刘备当即站起身来,对着徐庶便拜。
徐庶见刘备这样,赶紧上前搀扶,“刘将军,你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先生,”刘备诚恳地说道,“刘备知道,虽然刘备有匡扶汉室之壮志,但我势单力孤,就连现在,还是寄人篱下,屯兵于新野小城,拥兵不过五万。先生志向高远,本事过人,想必是看不上刘备的。”
“刘将军,你此言差矣,我・・・・・・・,”
“请先生容刘备说完,”刘备打断道,随后继续说道,“虽然刘备现在实力无法和刘表、曹孟德、孙策之流抗衡,但是我对大汉一颗至诚炽热的心,是他们谁也没有的。这么多年来,我带着二位兄弟南征北战,虽然屡战屡败,但我屡败屡战,从未放弃过。现如今,刘备手下只缺少一位像先生这样的贤才做我的军师。如果先生肯屈尊出山相助,刘备每日定当以贵宾之礼待之,不会委屈先生。”
“刘将军,你这是什么话?”徐庶说道,“既是你的军师,那彼此就是一家人,一家人还需什么以贵宾之礼相待呢?那样一来岂不是太生分了?”
听徐庶这样一说,刘备当时一喜,“先生,这么说你答应了?”
“我・・・・・・,”这时,徐庶才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急忙转向水镜先生。
“哈哈哈,”水镜先生知道徐庶心里是想跟刘备的,只是文人嘛,都碍于面子,所以自己不方便言明。
“元直啊,天下谁人不知道刘皇叔的仁义啊?虽然刘皇叔现在的势力薄弱,但是我相信,只要你肯助刘皇叔一臂之力,刘皇叔必能脱胎换骨啊!”
瞧一瞧,这水镜先生就是会说话,不但给了徐庶的台阶下,还给他戴了一顶高帽子。
“先生,”刘备满怀期待的看着徐庶。
徐庶思索了一会儿,随后双手抱拳躬身拜道。
“在下徐庶,拜见主公。”
“先生快快请起,”刘备赶紧上前紧紧握住徐庶的双手,激动地眼眶都湿润了,“太好了!太好了!有先生的鼎力相助,我刘备一定会越走越远的!”
一旁的水镜先生见刘备寻到了军师,徐庶也找到了明主,是不住的点头微笑。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嚣声。
三人一惊,立刻走了出去,正好看见猛将赵云带了一队人马找到了这里。
看见刘备,赵云赶紧走了过去,“赵云拜见主公,”随后抬起头来,“主公,您没事吧!”
“子龙,我无事。”刘备说道,“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之前赵宇追到檀溪的时候,不见主公踪影,想主公定是跃过檀溪了。”赵云答道,“所以,末将就带人连夜绕到这里前来找寻主公。”
“是这样,”刘备点点头,“太好了,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来,”说着刘备为众人介绍,“子龙,这两位分别是水镜先生和徐军师。”
“水镜先生好,”赵云一一拜道,“徐・・・军师?”
这时,赵云才意识到有点不对,望向刘备。
刘备笑了笑,“子龙啊,你还不知道,这位徐庶先生身怀济世之才,并且已经答应做我们的军师了,还不见过徐军师。”
“是吗?”赵云听后一脸的惊喜,“太好了!赵云见过徐军师。”
“子龙将军免礼,”徐庶看着威风凛凛的赵云,“赵将军气宇非凡,果然是一员猛将啊!今后,你我同为主公效力,还望将军多多照顾、提点。”
“军师客气,”赵云说道,“能和徐军师一起共事,那是我的的荣幸。”
就这样,众人一起在水镜先生家用过早饭之后,刘备、徐庶、赵云三人就告辞了。
“师父,”看着刘备离去时一脸的笑容,童子说道,“看来刘将军这次,真的找到自己的军师了。徐庶先生,这回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了。”
水镜先生摇摇头,“虽然刘皇叔找到了军师,元直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只可惜,他们二人,注定有缘无分啊!”
至于刘备和徐庶为什么有缘无分,这个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很快就会为大家揭晓。
下面,让我们将镜头一转,还是看看易小川这边吧。
转眼间,春天的脚步渐渐来临,易小川和玉灵来了崔文子这里将近有三个月了。玉灵自从被崔文子开颅之后,就一直出于昏睡期。之前不是说了吗,至少得等到三个月以后玉灵才能苏醒。
这天傍晚,易小川一人坐在山岗上,看着山下的风景。一旁放着的,正是玉漱的画像。
不过,这次画像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画完之后写上名字,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画。我想原因可能是,易小川也不知道这画上之人究竟是玉漱还是玉灵吧。
“小川,想心事呢?”崔文子不知什么时候拿着酒葫芦来到易小川的身后。
“老崔,你来了,坐坐坐。”说着,易小川拍了拍旁边的地面。
崔文子拿过那张画,随后坐了下来。
“哎呀,小川啊,”崔文子不禁感慨,“你还真是一个情种啊!四百多年了,你还是忘不了玉漱啊!”
易小川摇摇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玉漱的。当初,她是为了救我,才误闯的天宫,被困在了里面。如今,她还在里面苦苦等我,我怎么能忘了他呢?”
“小川啊,”崔文子似乎有话要说,“还有十五天,玉灵就应该醒过来了。你有没有想过,玉灵姑娘的蛊术去除之后,你该怎么办啊?”
“什么怎么办?”易小川有点不明白。
“你跟我还装什么糊涂?”崔文子说道,“她醒来之后,你们俩该怎么相处啊?”
“老崔,你怎么会突然问这个?”易小川不明白,“原来怎么处现在还怎么处呗!”
“小川,可是你告诉我,你原来和她没什么瓜葛的。”崔文子说道,“等她醒了,你把她当谁啊?”
“老崔,你今天说话怎么这么奇怪?”易小川问道,“她就是她,她是玉灵,那我当然是把她当做玉灵了。”
听易小川这么回答,崔文子当即摇摇头,笑着说道,“小川啊小川,你就骗你自己吧?玉灵?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可是一直把她当玉漱的!”
http://www.xshuquge.net/txt/14334/34669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