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第二章 丁达武公然行凶11
加入书架

第二章 丁达武公然行凶11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thu jul 09 05:33:10 cst 2015

    越想越烦闷越想越痛恨,此时太监启奏夜宵已经准备好,雍正点点头扔了御笔下地转圈,吩咐把夜宵摆炕边。臣子地位再高功劳再大体格再差也不可以上炕,那里只属于皇帝屁股。因此太监们知趣地搬来一个秀墩放炕沿边,准备给十三爷吃饭时用,对臣子来说此举是极高的待遇。

    想不到却遭到雍正怒斥,他亲自动手搬来一把椅子,亲自放垫子和靠枕,而且坐进去感觉一下舒适度。满意后才叫人去传十三爷。

    外人看见皇帝如此做派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不难理解,十三爷太重要啦,几乎一日不可离。再说雍正当皇帝后,心里还残存一点人性,在对待十三爷上体现的最明显。不过,八爷却认为这是他的致命伤,当皇帝一定要冷酷无情才合格。

    面对篡权夺位的谣言,除了十三爷,没人知道雍正心里憋着一千个不服一万个不愤。圣祖确实没留下传位诏书!可当时的迹象明摆着,老八他们凭什么就不认账哪?才过去多久,难道大家都忘了?如果说老八为了上位,瞪着眼睛说瞎话还可以理解,那么多官员都读过圣贤书,为什么把忠仁礼智信忘个干干净净?一个个嘴巴子像贴了封条,从来不说公道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独自面对神灵,八爷恐怕也不得不承认,雍正接班确实有案可查。

    康熙六十年正月,命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十二子贝子胤祹、世子弘晟以御极六十年,告祭永陵、福陵、昭陵。傻子都知道,康熙登基一甲子首开皇帝在位记录,绝对的震古烁今头一份!登基六十周年,多么重大的日子,在此时代表皇帝祭告先祖,除了接班人谁还有资格?

    而且康熙感觉到自己老命不保时,当然不想就此蹬腿,还打算再挣扎一番,于是立刻命皇四子胤禛代行祭天。向上天祈祷延长皇帝寿命,除了接班人还有谁能担此重任?所有这些,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可到头来篡位谣言满天飞!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平息。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各种打击、各种掣肘、各种讥讽,激发了绝无仅有的雍正。过晚接班登大位,又使得他具备炉火纯青的政治手段,长久的人生阅历形成了深遂的思想和尖锐的看法,他已经不屑于用童话、梦幻、诗意、辉煌来装点皇冠,而是希望打造一片新天地,用事实在历史和臣民面前说话!

    喜欢的人会觉得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厌恶的人觉得他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但谁都不能否认,雍正不乏舍我其谁的勇气,坚信自己擅长治疗官场的无耻病、懈怠症、贪婪狂。老爷子康熙是一个有巨大影响力、天才般的极品前任,供继任者选择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循规蹈矩,按过去方针办,让大清国按照惯性继续在崎岖小路上颠簸;要么振作起来,杀开一条血路!再创辉煌。雍正不顾十三爷反对,登基之时就迫不及待革新,如此一来树敌无数,八爷再乘机搅混水,朝局当然不平静。

    正在他想不开时,外面传来十三爷连嘘带喘的声音:

    “臣怡亲王允祥奉旨觐见。”

    好兄弟终于来了!他脚下带风疾步走到门口,一边拉着十三爷的手请进一边愤怒责骂大太监:

    “狗奴才,怡亲王见朕,何时需要唱名?去慎刑司领三十板子。”

    以前历来如此,今儿怎么啦?震怒毫无来由,而且迅雷不及掩耳,所有的皇帝都这倒霉德行。大太监被吓得赶紧匍匐在地,满肚子委屈却不敢分辨。臣子见皇帝,报名时必须的,除非得到恩典免除。比较早的是萧何,因功劳太大刘邦特别给予剑履上殿(佩剑穿鞋去见皇帝),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召见的时候,不喊名字)的殊荣,后来陆续获得此项殊荣的还有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懿……

    名单很长但除了萧何个个不是省油灯,或造反或篡位,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奸臣。因此五代后,再没有一个皇帝愿意给臣子这样的待遇,也再没有一个臣子愿意接受这样的殊荣——就算是要造反,也没必要**裸告诉天下人啊。深谙为臣之道的十三爷正是忌讳此点,才每次都自报家门,平时雍正也没什么表示,谁知道今儿突然发作?他稍微平静一下才劝道:

    “皇上,瞧臣弟的面子,算了吧。再说是臣弟自己开声的。”

    “滚一边去,叫人上汤,”雍正一脚踢开大太监,扶着十三爷坐进刚才摆放的椅子里,“老十三,你把脑子里的事放一放,天塌不下来、今晚朕要看着你吃顿饱饭。唉,朕每次看见你心都拧劲似的疼。”

    到后来,他真的哽咽啦,为了掩饰,亲自帮十三爷布置碗筷,并把汤端十三爷面前。梨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有生津润燥、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这碗汤加了蜂蜜贝母等,更是上品。十三爷想站起来行礼,却被雍正被按住,感觉气喘匀溜了才勉强喝了几口,苦笑着道:

    “请皇上升炕。如此恩典叫臣弟怎么吃饭啊?”

    规矩是必须的,十三爷的谦虚应当应分。雍正想想也是,遂蹬了靴子麻溜上炕,盘腿坐着给十三爷夹菜:

    “葱烧海参,你尝尝,朕轻易不动荤腥,今儿为你破例。”

    在皇帝的照顾下吃顿饭,多大荣耀?即使太后活着,雍正也未必肯花如此心事。既然规定不许谈正事,今晚的主题也就是小肚子上弦——谈谈(弹弹)心。想起白天了因演绎的骇人一幕,十三爷边吃边道:

    “今儿晚上我恍惚听见皇上遛狗,心里挺高兴。说实话,皇上现在日常用度,还不到先帝爷一成,节约也不在这上头。可皇上勤政比先帝爷十倍不止,还得有个长久之计。有时候皇上想法子乐一乐,不但放松身心,与政务也大有好处。”

    话里话外提醒,雍正性子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当皇帝就像经营一个大家庭,所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得包容得沉稳得慢慢来。康熙活着时就曾屡次下旨责怪雍正暴躁,为此特意赐一条横幅:戒急用忍。私下里雍正也不是不知道自个儿的毛病,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事到临头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他摇摇头,扒拉口饭正色道:

    “老十三,朕有自知之明,论才具论心胸,朕连先帝爷一成也达不到,勤政十倍用度达一成,已经属于享用过啦。你是在劝朕稍微忍耐,唉,朕已经竭力按捺性子,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到如今举国上下还是个观望,八爷%党¥又变着法子阻挠,朕卯足劲儿死活推不动。”

    闹来闹去还是谈政务,连他自个儿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提及狗朕倒想起一事,造化最近老耍性子,好像缺个玩伴,太监宫女光知道宠它怕它,不能和它一去玩。唉,上哪去寻摸一个懂狗的丫头就好了,朕没空时她可以带着造化。你不用忙忙地到处找,不是要紧的事,容朕自个儿慢慢琢磨。算啦,还是谈政务吧。朕是个没趣的人,一辈子不懂做闲事唠闲嗑,唉,可惜苦了你。”

    为什么必须找丫头遛狗?皇帝的爱犬哪儿都可以去,如果男人带着就没法子去后宫,没法子与女人们戏耍。总不能去民间找个懂狗的成年男人,现场阉割成太监带进宫里遛狗。

    果真如此皇帝不担心狗,而是担心这个男人!

    至于政务,为子孙后代计,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火耗归公,每一项都针对权贵阶级的奶酪,跟大清国的顶梁柱抢吃的,多大的改革?不止需要勇气还需要有历史责任,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前期也没个准备,脑瓜子一热就推出,导致地方官员分成三派,老成稳重的观望、既得利益者反对、偏激的如田文镜之流则怀着投机心理迎合,种种矛盾根子都在雍正身上。十三爷认为,反对新政的或者持观望态度的未必不是好官员,统统打入八爷¥党有失偏颇。而一味迎合的也未必是忠臣,田文镜李卫之流,无非毛驴等级,撒欢尥蹶子搅扰的人心惶惶。大臣需要像千里马一样,可十三爷没法子明说,只能画圈旁敲侧击:

    “皇上,事缓则圆,还是按照原来设定的,现在鄂尔泰、李卫、田文镜辖区试点,等下头看出好了,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实行。”

    已经不是十次二十次讨论了,可谓老生常谈。雍正点点头,突然想起八爷,开始在心里默算郑松泉等人的行程,沉默一会儿才道:

    “督促岳乐,没什么事直奔江南。”

    想到他们沿运河南下,不日即到天津,惹事模子郑松泉拿着御用羊脂玉,将来还不知翻腾出些什么烂事儿,一旦岳乐马志民控制不住,八爷凭空落个谋反,到时候双方针尖对麦芒可怎么得了。但箭在弦上,只能哪打铧子哪卸犁杖,忧心忡忡的十三爷在心里叹息一声,委婉道:

    “皇上,臣弟多一句嘴。天津知州秦秀成,不是个老成踏实之人,今儿拆民宅建妈祖庙,明儿修码头盖驿馆,弄得市井惴惴不安。碍于隆科多面子,朝臣们虽有微词但都不敢言声。而提督丁达武以海防为由,动则派水军去塘沽剿匪,传言他指民为盗,横行不法。臣弟以为,得空时该关注一下。另外,年羹尧上折子,平定西北的许多有功将士,到目前还没有拿到抚恤银子,军情有些不稳。”
  http://www.xshuquge.net/txt/18999/36362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