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句话把新娘丢在房里
键盘左右键可快速翻页,回车键可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mon jul 13 03:37:16 cst 2015
1876年是大比之年,袁世凯从京城回到河南老家,参加乡试。
按清代的科举制度,父母去世3年之内是不能参加乡试的。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1874年11月(同治十三年十月)在项城老家病故,到1876年秋,3年丧期未满,袁世凯本来不该去试,但因为袁世凯已过继出去,做了袁保庆的儿子,所以没有居丧,仍然跃跃欲试,急冲冲地回来参加乡试。
然而,命运之神没有继续赐给他幸运的机会,而是兜头浇了一瓢冷水,张榜之日,别的人榜上有名,欢呼雀跃,袁世凯却是名落孙山,垂头丧气。
俗话说,人生两大快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袁世凯金榜题名的痛快滋味无缘品尝,但他考场失意后度日如年的懊恼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的生母和养父母合力齐心,已替他物色了一名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
1876年底,一场大雪过后,袁家寨张灯结彩,鼓乐齐鸣,袁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大大的“喜”字在积雪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鲜艳耀眼。
刚刚17岁的袁世凯,身着崭新的丝绸马褂,两颊潮红,额头晶亮,一条乌黑的大辫子油光铮亮地挂在身后。特定的时候,特定的身份,他虽然无任何事可做,但激动和兴奋使他坐立不宁,到处走动,一面频频应对上上下下的祝贺。不管在此之前,他是否钻过烟花巷、偷尝过禁果,今天,作为一个即将入洞房的新郎官,洞房花烛夜毕竟是人生第一遭。所以,他在焦急中等待着那一个令人销魂的时刻的到来。
虽然新娘还未曾谋面,但对老丈人家的底细,袁世凯已大致摸清了。他妻子于氏的娘家在陈州是一大户,老丈人于鳌家产万贯,家里曾挂过“双千顷牌”,其拥有的良田之多可想而知,对袁世凯来说,能找到这样一个丈人,虽谈不上攀龙附凤,至少也不算吃亏了。
关于他的原配夫人于氏的情况,后人知道的并不多,只知是大家闺秀,但没有读过书,不怎么识字,对于封建礼教规矩,仅仅粗懂一些。不过,这位长袁世凯两岁的媳妇长得并不丑,模样还算周正,人也本份老实。所以后来袁世凯一口气娶了9个姨太太,而她始终一声未吭。
小两口婚后头两年,感情还算好,结婚两年,便生下一子,即长子袁克定――袁世凯32个子女中唯一的嫡出。然而,儿子出生没过多久,袁世凯便因为一句玩笑和于氏反目,导致冷淡相处,于氏仅有“主妇”的牌位,而无原配的实惠,几乎是守了大半辈子的活寡。
有一天晚上,小两口刚回到房间,于氏倒好热水,服侍丈夫洗脸洗脚,然后又自己解衣净身。脱了外衣坐在床上的袁世凯看到于氏从腰间解下一条乡土气很浓的大红绣花缎子裤带,不知突然联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个烟花女,便和老婆开了一句玩笑:
“看你打扮的样子,活像个马班子。”
如果是个善风情、会撒娇的老婆,此时一定会扑到丈夫怀里,小拳头捶打一通,红着脸嗔怒一番,或者乘势撩起丈夫的兴致,翻江倒海一番,也就罢了。偏偏袁世凯碰到的是一个不开玩笑,木槌敲砖头――实打实的老婆,一听这话就真的动气了。“马班子”是河南项城一带的方言,即妓女的意思。于氏觉得丈夫讲这话,是对自己莫大的污辱,便反唇相讥,狠狠回敬了一句:
“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
于氏说的“我有姥姥家”,意即我有娘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而袁世凯的生母是姨太太,是偏房。这一点对于男人家是十分敏感的,而对于像袁世凯这样性格的人,更是一大隐痛之处,容不得别人揭这块伤疤。当下就摔开房门,一头冲了出去,把老婆丢在房里,从此以后,再也不跟她同房。
仅仅为一句气话,于氏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所以,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在生下袁克定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子女。袁世凯在外面闯世界,做官享福,即使把儿子克定带出,宁愿交给姨太太
http://www.xshuquge.net/txt/21084/36561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