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Book >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一十二章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加入书架

四千二百一十二章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最新网址:www.xshuquge.net
    “那培养人才呢?”周院士追问,他最看重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

    “培养人才,靠的是放手和容错。”吴浩举了个例子,“我们有个‘青苗计划’,刚入职的年轻人可以申请一百万以内的创新基金,就算项目失败了也不追责。去年有个刚毕业的硕士,想用3D打印技术做炮管,试了十几次都失败了,花了八十万,最后虽然没成,但他在过程中摸索出的金属粉末配方,反而用在了无人机发动机上,现在每年能省几千万成本。”

    他看向在场的年轻专家:“我们不搞论资排辈,实验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全凭本事说话。有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因为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上有突破,直接被提拔为能源中心副主任,手下带着十几个博士,其中还有两位是他当年的导师。刚开始有人不服,但看到他搞出的成果,没人再说什么了。”

    “至于留住人才,”吴浩指了指餐厅,“除了刚才说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尊重和归属感。我们有个‘家庭日’,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员工可以带家属来基地,孩子能去实验室参观,配偶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甚至连宠物都有专门的托管区。去年春节,有三百多个家在外地的员工留守,我们请了专业的剧组来拍全家福,还让每个人给家人录了拜年视频,用无人机送到家里去。”

    一位企业界的代表忍不住问:“你们鼓励竞争,又强调归属感,这两者怎么平衡?会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

    “我们的竞争,是‘阳光下的竞争’。”吴浩的语气斩钉截铁,“项目竞标全公开,评审专家随机抽取,谁的方案好就给谁资源;绩效考核看成果不看资历,专利数量、技术突破、市场转化,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打分标准,结果公示三天,有异议随时可以申诉。”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电磁炮团队内部搞竞争,老专家李教授和年轻的王博士各带一队,最后王博士的方案在能耗控制上更优,我们就用了他的方案,但也给李教授的团队发了‘创新鼓励奖’,因为他们的结构设计很有启发性。最后两个团队合并,李教授心甘情愿当顾问,王博士当项目负责人,合作得非常好。”

    “那要是有人跟不上进度呢?”张副总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锐利。

    “能者上,庸者下,不行者淘汰。”吴浩的回答很直接,“我们每年有末位淘汰制,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会调岗培训,还不行就只能辞退。但我们给的补偿很到位,N+3的薪资,还帮忙推荐工作。去年有个研究员因为身体原因跟不上项目节奏,我们帮他联系了安西的高校当老师,现在过得也很好。”

    周院士点了点头,又问:“你们的科研人员,有多大的自主权?”

    “几乎是‘我的实验室我做主’。”吴浩笑着说,“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采购设备、组建团队、安排进度,全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我们有个生物实验室的主任,为了研究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带着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住了半年,期间没向总部要过一分钱额外经费,全靠自己申请的科研基金。回来后,我们不仅给他记了大功,还把他的事迹拍成了纪录片,在基地循环播放。”

    他补充道:“我们还鼓励‘跨界创新’,机械专业的可以去生物实验室帮忙设计设备,材料专业的能参与无人机项目,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跨部门组队。去年那套磁流变减震技术,就是电磁炮团队和汽车实验室的人一起搞出来的,现在已经用到了军用越野车上。”

    餐桌上的谈话渐渐深入,有人问起薪资体系,吴浩坦言:“我们的平均年薪是一线城市同行业的1.3倍,核心骨干还有股权激励,去年有个项目组因为电磁炮技术突破,每个人分到了超过百万的奖金。但我们不搞‘大锅饭’,贡献大的拿得多,没成果的就算熬资历也没用。”

    有人关心工作环境,吴浩说:“实验室全年恒温恒湿,设备都是国际一流的,连实验服都是用抗菌面料做的,冬天加绒,夏天透气。我们还规定,晚上十点后不准加班,周末必须休息,要是发现哪个团队强制加班,负责人要被扣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搞垮了身体,再多成果也没用。”

    张副总听着这些,忽然感慨道:“小吴啊,你们这哪是管理公司,是在打造一个‘创新生态圈’啊。人才有奔头,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保障,难怪能在沙漠里搞出这么多成果。”

    “其实道理很简单。”吴浩拿起餐巾擦了擦嘴,“科研要靠人来做,而人是有感情、有需求的。你把他们当家人,他们才会把基地当家;你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他们才敢放手去闯、去试。就像这餐厅里的饭菜,看着是小事,其实是让大家知道——公司在乎你吃得好不好,自然也会在乎你工作得顺不顺。”

    午餐接近尾声,服务员端上了甜点,芒果慕斯上点缀着食用金箔,旁边放着一小碗冰镇银耳羹。周院士舀了一勺羹,看着窗外的光伏阵列,忽然说道:“我年轻的时候,搞科研讲究‘安贫乐道’,总觉得谈待遇是思想落后。现在看你们这样,才明白——让科研人员过上好日子,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攻克难关。这不是享乐主义,是对人才最基本的尊重。”

    汪良工笑着接话:“可不是嘛,当年我们在山沟里搞试验,啃着窝窝头画图纸,总说‘等成功了就好了’。现在小吴他们,让成功路上的人先过上好日子,这才是进步啊。”

    众人纷纷点头,看向餐厅的目光里多了层深意——这里的每一道菜、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人才的重视,对创新的渴望。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正是这样的理念,让上万名科研人员扎下根来,把图纸上的构想变成现实,把沙漠里的梦想种成绿洲。

    离开餐厅时,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悄悄对吴浩说:“吴总,我能不能申请来你们这儿工作?哪怕从助理做起也行。”

    吴浩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随时欢迎,不过得先通过我们的考核——我们这儿,可不养闲人。”

    午后的阳光透过餐厅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影,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考察团的众人走在光影里,脚步轻快,心里都清楚——下午的实弹演示固然值得期待,但这座基地最动人的成果,或许不是那些冰冷的武器和设备,而是那些被用心呵护着的、滚烫的人心。
  http://www.xshuquge.net/txt/101739/630097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shuquge.net。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shuquge.net